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技术全球竞争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百度、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等企业的技术架构、成本优势和全球扩张战略,并与特斯拉和Waymo进行技术对比,探讨行业面临的监管挑战和芯片依赖问题。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技术全球竞争分析

特斯拉加入机器人出租车竞赛,但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已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百度推出了中国首个商业化机器人出租车服务。

当特斯拉上个月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其备受期待的试点机器人出租车服务时——由10至20辆带有“机器人出租车”贴纸并经过轻微改装的Model Y SUV组成的车队——科技和汽车界为之惊叹。但数千英里之外,中国领先自动驾驶公司的高管们并未动摇。

“特斯拉甚至还没有坐上(机器人出租车)谈判桌,”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在5月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去年,中国搜索引擎和AI巨头百度自动驾驶部门负责人王云鹏声称,特斯拉至少落后三到五年。

衡量机器人出租车成功的标准不是华丽的演示或技术日的展示——而是大规模、商业化、完全自主的公共服务。按照这个标准,特斯拉仍然远远落后。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某机构的Waymo和少数中国公司克服了这一障碍。

中国的机器人出租车三巨头: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

这场竞争的核心是百度,通常被认为是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西点军校。其校友遍布中国几乎整个自动驾驶供应链,从芯片到软件开发再到机器人出租车。

当百度在2013年开始自动驾驶研究时,它设想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安卓——面向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软件生态系统提供商。但中国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粉碎了这一雄心。中国顶级电动汽车制造商如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选择开发自己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而较低层级的公司则转向电信巨头某机构或无人机制造商大疆。百度自己的电动汽车合资企业集度去年关闭。

尽管遭遇这些挫折,百度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Apollo Go(在中国亲切地称为“萝卜快跑”)正在蓬勃发展。2022年,它成为中国首个完全无人的商业化机器人出租车运营商——这是该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如今,Apollo Go在北京到深圳等15个城市运营着1000辆机器人出租车,仅在2025年第一季度就提供了140万次乘车服务。

紧追百度的是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它们分别由前百度高管于2016年和2017年创立。两家公司都始于硅谷,后来迁回广州。两者几乎同时在202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技术架构与成本优势

在技术上,中国机器人出租车公司主要采用Waymo的硬件方案——结合激光雷达、雷达、摄像头、精密GPS和高清地图。它们的优势在于成本。得益于中国的制造实力,这些公司可以在准备就绪时快速扩展车队。

例如,百度将机器人出租车的生产成本降至每辆仅28,000美元——是Waymo每辆车数十万美元成本的一小部分,与特斯拉即将推出的CyberCab相当。与此同时,小马智行在其第七代机器人出租车推出时,激光雷达成本降低了68%,计算成本降低了80%。

它们的软件是AI模型和基于规则的代码的组合,旨在解释交通模式、预测行为并执行驾驶决策。所有三家中国机器人出租车公司现在都拥有“端到端”系统——这是特斯拉推广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能够处理原始传感器数据并直接输出驾驶动作的AI模型。

监管挑战与芯片依赖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主要是监管障碍。中国和美国都没有颁布全国性的机器人出租车法律,将监管权留给州和城市。因此,该行业在地方级政策的零散拼凑下运作,每个司法管辖区都制定自己的规则和要求。

与一些美国州相比,中国城市最初在授予许可前要求严格测试,但美国州在持续安全监控方面更为严格。几乎所有允许机器人出租车的中国城市只允许其在地理围栏区域内运营,通常是在远离密集市中心的郊区。相比之下,Waymo的服务被允许覆盖旧金山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市中心。

另一个战略依赖是芯片。大多数中国机器人出租车车队目前由某机构的芯片驱动,特别是广泛使用的Orin系统芯片。这些芯片处理大部分传感器融合、感知和路径规划工作负载。对美国供应商的依赖带来了地缘政治和供应链风险。

特斯拉的艰难攀登

这让特斯拉处于什么位置?某创始人的纯视觉方法令人印象深刻,但跃升至真正的4级或5级自动驾驶——在任何条件下完全自主驾驶的车辆——仍然令人望而生畏。特斯拉在奥斯汀的适度试点表明,该公司需要采用Waymo和百度多年前采用的相同谨慎的地理扩张和安全监控。

特斯拉必须准备好迎接来自中国机器人出租车公司的激烈全球竞争,这些公司已经在全球建立立足点。正如特斯拉曾经发现自己被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对手包围一样,机器人出租车可能是下一个。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