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两种方法
产品安全审计
产品安全审计是指由应用安全公司员工执行的限时项目,测试人员会专注于特定应用程序。工作通常按固定小时/日费率计费,测试前会明确范围。审计可以是白盒(访问源代码和文档)、黑盒(无源代码访问)或介于两者之间。测试通常在预定时间段进行,客户会提供基础设施和代码的直接访问权限,这能帮助发现难以外部复现的漏洞(如拒绝服务漏洞)和深层依赖项问题。审计结束后会提供书面报告,并可能安排复测。
漏洞赏金计划
漏洞赏金计划通常是面向公众的开放式持续测试,参与者根据漏洞影响程度获得奖励。大多数计划采用黑盒测试,不提供源代码。测试时间不受限,客户需处理可能由此引发的服务中断。报告以单个漏洞提交为主,质量参差不齐。据统计,大型平台上仅约1%的参与者能产出有效成果。
核心差异对比
人员资质
- 安全审计:专业公司会筛选技术过硬的工程师,提供简历供客户选择,并执行背景调查
- 漏洞赏金:参与者门槛极低,可能包含学生、新手或低技能人员,专业度无法保证
测试流程
- 安全审计:采用标准化方法论,内部进行同行评审,签署NDA保障机密性
- 漏洞赏金:测试者各自为政,可能存在重复测试或测试盲区,通常无强制NDA
成果输出
- 安全审计:提供结构化的专业报告,包含技术验证和语法校对,支持机器可读格式
- 漏洞赏金:报告质量不稳定,常出现夸大描述、已知漏洞或无效提交,格式不统一
价值体现
维度 | 安全审计 | 漏洞赏金计划 |
---|---|---|
合规证明 | 可作为第三方合规凭证 | 通常不符合合规要求 |
测试覆盖率 | 明确的范围保障 | 无法验证实际覆盖率 |
长期价值 | 提供系统性改进建议 | 聚焦即时漏洞发现 |
法律风险 | 降低潜在法律责任 | 无责任保障机制 |
实施建议
- 基础配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安全审计,重大变更后必须审计
- 补充策略:用漏洞赏金计划填补审计间隙,重点关注新功能模块
- 混合模式:考虑采用结合两者优势的混合服务(如定向邀请精英测试者)
专业审计就像定期体检,而漏洞赏金更像是众包症状检查——两者互为补充,但不能相互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