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即服务的交付模式
存储即服务(STaaS)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公有云、私有云和托管服务(Colocation)。
公有云
公有云以共享基础设施形式提供STaaS,自2006年AWS推出S3对象存储以来已成为主流模式。其按存储容量(每GB/月)分层计费,提供近乎无限的弹性扩容能力,且无需长期容量承诺。块存储通常仅限通过云计算实例访问。
私有云
私有STaaS为单一客户提供专属基础设施,服务商需平衡容量保障与成本控制。本地部署方案通常要求100TB起订容量和1-3年合约期,部分供应商支持低至1个月的短期合约。
托管服务
通过在公有云节点或本地网络接入点部署基础设施,实现低延迟访问和共享资源利用。客户可选择专用或共享设备,支持快照、数据复制等平台特性,但需自行承担网络接入成本。
服务等级差异
所有STaaS均包含服务等级目标(SLO)和服务等级协议(SLA)。公有云SLO通常低于企业级标准(99.999%-99.9999%可用性),未达SLO时供应商多以服务抵扣而非现金赔偿。客户需在应用层自行构建高可用机制。
公有云升级节奏完全由供应商控制,客户无法干预计划性中断。私有STaaS客户可能对软件补丁和硬件升级有更大话语权,但完全托管服务可能限制此权限。合同中需明确故障组件更换和问题解决的周转时间。
数据保护责任
STaaS通常不包含数据保护功能。公有云供应商仅保证服务中断后的基础恢复,数据保护责任完全由客户承担且需计入额外成本。历史上曾出现云服务商硬件故障后无法恢复数据的案例。
技术升级策略
企业传统存储硬件更新周期为3-5年,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维护成本上升、容量扩展、性能提升和能效优化。
- 公有云/托管服务:技术升级对客户透明,供应商按自身节奏推出更快速、低成本的新服务
- 本地托管STaaS:采用永久性部署模式,供应商根据SLA执行升级,部分支持无中断原地升级,其他需通过迁移项目更换硬件
STaaS的平衡之道
STaaS通过避免前期资本支出和按用量计费有效控制成本,但供应商保留设备控制权可能影响习惯全平台访问的企业。需警惕隐藏成本(如跨云数据迁移产生的出口费用),地理隔离可能增加存储延迟,实时数据访问场景需特别关注。
合规性方面,主要STaaS供应商虽关注合规要求,但数据主权问题(如数据跨境限制)仍需企业自主保障。
作者背景
Brien Posey:前22届微软MVP,商业宇航员候选人,拥有30年IT经验,曾担任美国国防部首席网络工程师。
Chris Evans:25年IT行业经验,英国利兹大学计算科学与数学学士,从业经历从大型机延伸至存储与系统编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