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双胞胎SDLC的现身
你以为对自己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了如指掌?但现实如同肥皂剧般戏剧化——你的组织内部潜藏着一个邪恶双胞胎。这个戴着假山羊胡的替身拥有相同的代码提交、相同的仓库,却无视你的安全治理标准。欢迎来到影子SDLC的世界:它用机器速度生成代码、依赖项、配置甚至测试,却完全绕过你的治理流程和安全防护。
Checkmarx八月发布的《应用安全未来报告》基于全球1500名CISO、应用安全经理和开发者的调研,揭示了这场数字双胞胎戏剧:
- 34%的开发者表示超过60%的代码现由AI生成
- 仅18%的组织制定了AI开发使用政策
- 26%的开发者承认未经授权使用AI工具
这不仅是 insecure 代码潜入生产环境的问题,更是对精心构建流程的所有权丧失。
影子SDLC的独特风险
你的“邪恶双胞胎”SDLC带来三大威胁:
- 来源未知:无法追溯AI生成代码或依赖项的来源
- 可靠性参差:AI生成的测试或配置看似正常却在生产环境失效
- 隐形漏洞:绕过审查的缺陷永远不会出现在待办清单中
风险数据实证
- 81%的组织为赶工期 knowingly 发布带漏洞代码
- 33%的开发者承认“希望漏洞在发布前不被发现”
- 98%的组织去年因漏洞代码遭遇至少一次泄露(2024年为91%,2023年为78%)
- 报告4次以上泄露的组织占比从2024年16%跃升至2025年27%
五大控制策略
1. 建立AI开发治理框架
- 白名单批准内置扫描的AI工具
- 对AI生成代码执行SLSA或SBOM来源标准
- 使用CodeQL检测AI代码模式并标记AI提交
2. 加强供应链监督
传统依赖管理工具(如Dependabot)不足以防范AI引入的传递性依赖风险,需采用现代软件成分分析(SCA)方案:
- 生成SBOM实现全栈可视化
- 分析多层传递依赖
- 提供可利用路径分析
3. 管理技术债务速度
- 跟踪漏洞引入与修复速度
- 设置基于冲刺的SLA
- 对AI生成提交实施额外审查
- 采用自主AI应用安全助手实现实时修复
4. 培养可靠AI使用文化
- 培训数据投毒、提示注入等AI风险
- 将安全AI采用纳入“完成定义”
- 建立可靠性反馈循环鼓励流程优化
5. 构建遗留系统韧性
- 关键应用先手动SBOM再扩展自动化
- 按AI使用密度和业务影响优先处理
- 培养开发者在遗留框架中验证AI变更的能力
结论:让“邪恶双胞胎”回归正轨
影子SDLC不会消失,它已在用机器速度重塑开发流程。关键在于将其纳入与人工开发同等标准的治理体系——因为你不仅要对设计的SDLC负责,也要对AI构建的SDLC负责,无论你是否掌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