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的规模化困境与Robotaxi的技术突破

本文分析了美国公共交通系统在规模化和效率方面的挑战,指出尽管累计补贴达1.3万亿美元,但使用率仅1.5%。通过对比Robotaxi的技术优势,探讨了自动驾驶如何重塑交通格局。

实际上无法实现规模化的是大众公共交通。尽管累计补贴达到1.3万亿美元,美国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却很低:仅占出行次数的约1.5%和乘客里程的约1%。

将100人塞进一辆公交车并不"容易",因为很少会有100人同时想要从/到同一个地方。我们最终只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聚集人群,进行多次停靠和/或换乘——这些都使旅程时间更长,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竞争力下降。

即便如此,公交车也仅在我们最大的一些城市(前10-15名)的工作日高峰时段少数几个小时内接近满载。例如,在旧金山,虽然公交车/轨道车辆偶尔会拥挤,但它们通常是空的:Muni平均每辆车只有6名乘客,BART每节车厢只有8名乘客。以乘客里程计算,这使得服务非常昂贵(Muni约4美元,BART约2美元,包括资本成本)且能源效率极低(Muni(LRV)约400Wh,BART约600Wh)。这解释了为什么两个系统都在财务上挣扎,并需要持续的大量补贴才能维持运营。

因为公交车/地铁/火车(即大众交通)需要大量乘客才能在财务甚至环境上具有意义,它们将始终是交通中一个虽重要但小众的部分。Robotaxi正在竞争更大得多的汽车/轻型卡车市场(占出行次数和乘客里程的80-85%)。Uber/Lyft(加上传统出租车)已经比公共交通大得多(约2%对比约1-1.5%),并且仍在增长,而随着最终应该具有低得多的成本结构,Robotaxi应该会大大扩展这一市场。换句话说,像特斯拉这样的Robotaxi可能比公共交通更具可扩展性。

考虑申请YC 2025年秋季批次!申请开放至8月4日 指南 | 常见问题 | 列表 | API | 安全 | 法律 | 申请YC | 联系我们 搜索: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