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家居中Astro的自主定位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某家用机器人如何通过视觉SLAM技术、深度学习特征提取、多传感器融合及非线性优化算法,在光照变化、物体移动等动态家居环境中实现厘米级精度的持续自主定位与地图构建。

动态家居环境中Astro的自主定位机制

人类在瞬息万变的家庭环境中行动的能力往往被视为理所当然。即便家具重新布置、椅子移动位置或家人在走廊堆放物品,我们仍能自如地从卧室走向厨房。这种能力源于人类对环境的深度上下文理解,这种理解具有对多种变化的不变性,并由卓越的感官(眼睛、耳朵和触觉)、强大的计算器官(大脑)以及海量记忆共同实现。

然而,对于传感器能力、计算资源和内存均有限的机器人而言,应对充满挑战的动态环境需要创新的算法和表征方式。某机构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让Astro在客户家中随时知晓自身位置,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预设假设。

V-SLAM技术核心框架

Astro的智能运动系统依赖视觉同时定位与建图(V-SLAM)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利用视觉数据同时构建环境地图并确定自身在地图中的位置。V-SLAM系统通常包含视觉里程计追踪器、非线性优化器、回环检测模块和建图组件。系统前端通过以下流程实现视觉里程计:

  • 从传感器数据提取视觉特征
  • 建立不同传感器数据流间的特征对应关系
  • 逐帧跟踪特征以估计传感器运动

回环检测试图将当前帧的特征与历史特征进行匹配,以修正视觉里程计中累积的误差。随后系统对视觉特征、估计的传感器位姿和回环信息进行优化,获得全局运动轨迹和地图。

应对环境动态性的挑战

家庭环境的变化存在于多个时间维度:

  • 短期变化:宠物和人员的活动
  • 中期变化:箱子、背包或椅子等物体的位置移动
  • 长期变化:节日装饰、家具重新布局甚至装修期间的结构改造

光照条件同样持续变化:日照移动和室内灯光开关会导致房间与家具的明暗变化,使同一场景在不同时刻呈现显著差异。Astro必须能在包括全黑暗在内的所有光照条件下运行。

深度学习与自适应能力

通过使用数百万张真实采集与合成生成的图像对进行训练,深度学习算法使Astro能够识别不同时间段下的相似场景。这些图像模拟了真实家庭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场景:

  • 不同场景布局
  • 光照与视角变化
  • 遮挡与物体移动
  • 装饰物变化

系统还具备对新环境的自适应能力,该功能的开发需要高精度、可扩展的基准真值机制,以便在家庭环境中便捷部署并测试V-SLAM系统的鲁棒性。

多传感器融合策略

为提高定位精度与鲁棒性,Astro融合了导航传感器、轮式编码器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数据。各传感器存在固有局限性:

  • IMU在越过门槛时可能饱和产生错误读数
  • 轮式编码器在车轮打滑的地面提供不准确数据
  • 光照变化和运动模糊等视觉因素影响传感器读数

团队还针对特定使用场景设计了应对机制:当机器人被抬起时正确处理轮式编码器数据,在低功耗模式下停止处理特定传感器数据。

计算与内存优化技术

由于机载计算能力和内存需分配给多个关键系统,团队开发了计算高效的非线性优化技术:

  • 每秒多次生成六自由度位姿信息
  • 通过束调整同时优化场景3D坐标、机器人相对运动估计和相机光学特性

为应对持续增长的地图内存占用,系统采用压缩与剪枝技术,在保持地图实用性的同时满足设备内存限制。

多层语境知识系统

Astro的长期建图系统包含多层语境知识:

  • 高层理解:可访问的房间区域
  • 低层理解:地板上物体外观的区分

这种多层方法使Astro能有效识别操作环境的重大变化,同时忽略次要变化。所有更新均在设备本地完成,无需云端处理,确保持续更新的家庭环境表征使Astro能在数月内实现稳健高效的自我定位。

通过深度融合深度学习与先进计算几何技术,Astro获得了远超简单家用机器人的空间智能。持续的技术创新将使其适应更多家庭环境,帮助用户节省宝贵时间。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