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与ESG
核心术语解析
A-C
企业可持续性
亦称企业可持续性,指在环境、社会与财务关切下,对组织持续成功的道德与负责任管理。
碳信用
企业创建碳抵消计划时获得的碳信用或代币,代表排放温室气体及在其他地方抵消的权利。每信用对应一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可通过购买信用资助减排项目。
碳足迹
衡量个人、组织、产品或实践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甲烷排放量。
碳中和
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大气碳吸收达到理想平衡状态,计算结果应为零。
碳抵消
旨在补偿个人和组织碳排放的活动或购买行为,例如通过植树或土地恢复实现碳储存。
碳代币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管理的数字资产,代表一吨二氧化碳的实际减排量,用于验证所有权并简化碳信用交易。
循环经济
通过减少材料消耗、优化流程及回收废弃物实现产品最大程度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
清洁技术
指旨在限制负面环境影响的技术与流程,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回收利用和智能照明等。
D-F
数字碳足迹
数字设备、工具和平台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涵盖云计算、移动设备及网络使用等。
数字节制
通过减少设备购买、删除邮件、选择低清晰度媒体等日常行为,限制数字技术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电子废物
达到或接近使用寿命的电子设备。绿色技术倡导延长设备寿命并应用循环经济原则减少电子废物。
能源效率
以更少能源实现相同任务效果,例如在高效建筑中运行暖通空调和电器设备。
G-I
绿色云计算
指通过互联网交付IT服务可能带来的环境效益,但需注意避免因过度依赖此概念而忽视实际碳足迹削减。
绿色计算
以可持续方式使用计算设备的实践,包括减少资源使用、负责任处理电子废物及部署高效IT设备。
绿色IT
涵盖IT产品设计、制造、运营和处置全流程,以最小化IT运营对环境负面影响为目标的实践。
绿色软件
以最小化能耗和环境影响为目标进行设计、开发和部署的应用程序。
温室气体协议
全球认可的温室气体管理与报告框架,涵盖公共及私营部门的运营、价值链和减排行动。
J-Z
范围1/2/3排放
根据温室气体协议制定的排放分类标准:
- 范围1:组织运营直接产生的排放
- 范围2:组织能源采购与使用产生的间接排放
- 范围3:客户与供应商活动产生的间接排放
净零排放
将温室气体排放降至接近零,并通过清除措施平衡剩余排放的最终状态。
巴黎协定
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条约,旨在将本世纪末全球温升控制在1.5°C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