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提升侧信道攻击性能的优势已被充分证明。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判别模型,但其缺乏理论支撑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神经网络架构选择和损失函数优化方面,这对攻击者和评估者均构成挑战。Zaid等人近期提出可解释的生成模型来桥接传统模板攻击与深度学习,但存在架构复杂、无法支持高阶攻击和异步处理等缺陷。本文针对架构复杂度问题,基于严格理论推导提出新型条件变分自编码器生成模型,该模型能够收敛至最优统计模型(即实现最优攻击)。通过整合最先进的降维理论,我们在神经网络中实现了零信息损失的最优降维,相比Zaid等人的方案获得O(D)量级的架构复杂度优化(D为轨迹维度),同时增强模型可解释性。此外,我们提出基于该网络的新型攻击策略,将生成模型的攻击复杂度从O(N)降至O(1)(N为生成轨迹数)。所有理论成果均通过大规模仿真实验和涵盖对称/非对称(含后量子)密码实现的公开数据集得到验证。
核心创新
- 理论驱动的生成模型:构建条件变分自编码器框架,严格证明其收敛于最优统计模型
- 最优降维技术:在神经网络中集成信息无损的降维操作,实现维度缩减与特征保留的平衡
- 复杂度优化:
- 架构复杂度降低O(D)量级
- 攻击复杂度从O(N)优化至O(1)
- 可解释性增强:通过理论关联传统模板攻击与深度学习特征提取过程
实验验证
- 数据集:涵盖AES(对称)、RSA(非对称)及后量子密码实现
- 对比基准:Zaid et al. 方案、传统CPA/Template攻击
- 指标:
- 成功攻击所需轨迹数
- 模型训练效率
- 高维/异步场景适应性
应用价值
为硬件安全评估提供兼具理论保障与工程可行性的新型分析工具,特别适用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加密设备侧信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