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情报驱动的内容创建:构建模块化安全检测体系

本文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模块化方法构建威胁检测体系,涵盖威胁建模、Sigma抽象规则、ATT&CK框架集成等关键技术环节,实现可扩展的安全检测能力。

第一部分:概述

关于本文

在SOC团队中,我们大量时间花费在事件分类分析和文档记录上。但更关键的是开发新检测内容以应对不断演变的威胁。本文探索了一种结构化流程,旨在消除重复工作、实现能力共享、识别防御缺口,并建立可扩展的检测体系。

技术框架

  • 威胁分类模型:采用"已知已知/已知未知/未知未知"三维分类法,对应不同检测策略
  • ATT&CK集成:将攻击技术映射到MITRE ATT&CK框架,近期其数据源关系已升级为STIX机器可读格式
  • Sigma规则层:通过标准化抽象规则(如Splunk CIM)衔接原始日志与高层数据源
  • 检测工程闭环:包含威胁档案建立->用例开发->规则抽象->平台实现->验证测试全流程

关键组件

  1. 威胁建模
    采用钻石模型分析不同资产面临的差异化威胁,例如PII数据与知识产权的防御重点差异

  2. 检测规则架构

    • 抽象层:Sigma规则描述检测逻辑和上下文关系
    • 实现层:适配SIEM/EDR等具体平台的检测规则
    • 数据需求:明确所需日志字段和采集方式
  3. 验证体系

    • 使用Atomic Red Team等工具进行规则有效性测试
    • 结合Mordor数据集进行检测覆盖评估
  4. 响应联动
    模块化剧本设计,将"防火墙封禁IP"等动作抽象为可复用组件

技术演进

  • MITRE D3fend矩阵新增防御技术映射
  • OSCD社区推动开源协作(参考Atomic Threat Coverage项目)
  • 行业向STIX结构化数据共享转型

防御者正从基础IOC检测转向TTP抽象检测,通过ATT&CK框架实现威胁情报的机器可读化共享,大幅提升未知威胁发现效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