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行为体解析:类型、动机与防御策略

本文深入解析威胁行为体的定义、类型及其攻击动机,涵盖外部攻击者、内部威胁和第三方风险,并提供多层次安全防护策略,帮助组织防范数据泄露、勒索软件和高级持续性威胁等网络安全风险。

什么是威胁行为体?

威胁行为体(Threat Actor),也称为恶意行为体或不良行为体,是指试图对个人、设备、网络或数字系统造成损害的实体。他们通常通过利用漏洞构成安全风险。威胁行为体可以是单独行动的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化的网络犯罪团伙,甚至包括国家支持的组织和恶意内部人员。

威胁行为体的行为模式

几乎所有威胁行为体都具有故意损害组织的恶意意图。他们的动机可能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影响、间谍活动或单纯破坏。一旦威胁行为体侵入系统,通常旨在访问敏感数据、破坏公司设备、渗透计算机系统或控制组织的核心数字网络。

威胁行为体使用多种技术实现其目标,例如:

  • 安装病毒或恶意软件(Malware)。
  • 通过网络钓鱼(Phishing)诱使受害者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恶意附件。
  • 加密企业设备并要求支付赎金以获取解密密钥(勒索软件攻击)。
  • 窃取数据(数据泄露)。
  • 对组织进行间谍活动(网络间谍)。
  • 通过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向网络发送虚假流量,使其无法为用户所用。
  • 长期隐藏在组织网络中,以实施上述任何行为或进行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
  • 通过内部威胁利用员工或承包商的受信任状态绕过安全措施,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

威胁行为体的类型

大多数威胁行为体属于以下类别之一:

  • 网络犯罪分子:几乎总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 网络恐怖分子:旨在为实现更高目标(如破坏国家关键基础设施)而劫持特定网络或系统。
  • 黑客活动分子:通常受政治意识形态、社会事业或羞辱、报复组织的欲望驱动。
  • 国家行为体:通常代表流氓国家行事,以支持其意识形态或获取经济利益。
  • 寻求刺激者:执行攻击没有金钱或其他目的,只是为了娱乐和挑战自己以智胜组织或政府。
  • 内部威胁行为体:从公司内部为另一家公司从事间谍活动,有些出于愤怒或报复欲望。
  • 脚本小子:缺乏经验的黑客,使用预编写工具利用漏洞,通常为了出名或娱乐。

不同威胁行为体通常使用相同的工具和策略,例如恶意软件、勒索软件、网络钓鱼、社会工程攻击和后门。威胁行为体还根据其位于组织内部或外部进行分类。

外部威胁行为体

外部威胁行为体之前不存在信任或特权。这些行为体是组织的主要关注点,不仅因为它们最常见,还因为它们往往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外部威胁行为体有时被称为商品或高级威胁行为体。商品威胁行为体发起广泛攻击,希望击中尽可能多的目标。高级威胁行为体针对特定组织,通常寻求实施APT以获取网络访问权限并长期保持不被发现,随意窃取数据。

内部威胁行为体

内部或合作伙伴行为体之前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或特权。内部行为体是当前或前员工、承包商或合作伙伴,已经对组织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访问权限。内部威胁行为体通常受到组织网络安全团队较少的关注。然而,忽略它们可能是一个错误,因为它们也可能使公司面临风险。这些威胁可能是无意的(例如,将电子邮件发送给错误的收件人),也可能是粗心的结果(例如错误配置云系统),还可能是恶意的(例如故意泄露敏感信息并将其发布在暗网上)。

第三方威胁行为体

合作伙伴、供应商等第三方也可能成为威胁行为体。当这些方使用不安全的方式(如公共Wi-Fi网络或安全性差的账户)访问组织的系统或数据时,它们增加了真实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的风险。组织可以通过实施第三方风险管理计划来最小化这些威胁行为体带来的风险。

威胁行为体的目标

威胁行为体以任何他们认为可以帮助实现其目标的个人或组织为目标,这些目标可能包括追求经济利益、摧毁网络、破坏公司运营或传播混乱。常见目标包括:

  • 大型企业:由于拥有更大更复杂的网络、更多敏感数据和雄厚财务资源,大型组织是最常见的目标。
  • 政府和基础设施:政府组织和关键基础设施是威胁行为体的关键目标,国家行为体尤其寻求情报、进行间谍活动并旨在破坏政府运营。
  • 医疗机构:由于受保护健康信息的高价值,医疗行业是主要目标,这些信息可用于身份盗窃、保险欺诈或勒索软件。
  • 金融机构:金融部门在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使其成为高价值目标,攻击通常涉及窃取有价值客户数据、实施各种形式的欺诈或部署勒索软件以勒索大量资金。
  • 中小型企业:通常由于网络安全预算有限、团队较小和可能对网络安全风险了解有限,中小型企业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目标。
  • 个人目标:个人和日常用户是主要目标,经常成为身份盗窃、金融欺诈或间谍活动的受害者。

成功威胁行为体的影响

如果威胁行为体成功执行攻击,受影响组织将经历安全事件,可能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 运营中断:威胁行为体可通过网络攻击导致重大系统停机和工作中断。
  • 数据泄露和身份盗窃:威胁行为体可能暴露个人身份信息和敏感业务数据,导致隐私侵犯、诉讼和黑市销售。
  • 财务损失:组织可能因赎金支付、欺诈活动和运营中断而面临直接财务损失,间接成本可能包括法律费用、监管罚款和声誉损害。
  • 声誉损害:企业和政府如果未能保护敏感信息或有效应对攻击,将失去公众信任。
  • 监管罚款:组织在违规后可能面临法律行动、监管罚款和处罚,特别是如果被发现忽视了强制性的网络安全标准。
  • 国家安全风险:国家行为体可能渗透关键基础设施、窃取机密数据和传播虚假信息。
  • 保险费增加:网络保险政策的成本通常在违规后显著上升。
  • 调查和修复成本:组织在安全事件后可能承担法医分析、事件响应、系统修复和重建受损基础设施的重大费用。

防范威胁行为体的策略

成功网络攻击带来的巨额经济回报继续推动活跃威胁行为体数量的增长。此外,随着组织网络的扩展和复杂化,其攻击面也在扩大,为威胁行为体提供了更多攻击机会。为减轻威胁行为体的力量和影响并防止他们执行安全事件,组织应考虑采取以下步骤:

  • 多层次安全方法:采用包括防病毒、防恶意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端点检测和响应以及网络分割在内的多种技术的多层次安全基础设施。
  • 多因素认证:通过要求用户在访问系统前提供两种或更多形式的验证来增强安全性。
  • 高级网络保护系统:实施安全编排、自动化和响应(SOAR)、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以及扩展检测和响应(XDR)等高级系统,以跟上复杂威胁行为体并减轻新兴威胁。
  • 安全编码实践:鼓励软件开发团队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采用安全编码实践和左移测试,以在部署前识别和解决漏洞。
  • 安全政策:创建和分发清晰全面的安全政策,概述员工在使用组织IT资产时可接受和禁止的行为。
  • 安全意识培训:投资提供安全意识培训,以改善网络卫生并为员工创建更安全的文化。
  • 访问控制:强制执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结合最小权限原则,确保用户仅获得对其工作职能至关重要的资源的访问权限。
  • 零信任:采用零信任作为核心安全策略,确保每个用户和设备基于“从不信任,始终验证”原则持续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

除了这些策略,及时了解新兴威胁和漏洞至关重要。定期关注网络安全新闻并参与安全论坛和网络研讨会有助于个人和组织增强知识并加强对威胁行为体和潜在网络攻击的准备。组织应了解常见安全事件的迹象以及如何响应以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