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语言模型融入实用NLP工作流

本文探讨如何将GPT-3等大语言模型整合到现有机器学习工作流中,通过零样本或少样本学习从API获取初始标注,经人工修正后训练模型,实现比单独使用API更高的准确率,同时确保模型所有权和控制权。

将大语言模型融入实用NLP工作流

实用工作流

  • 监督学习:明确告诉计算机执行任务
  • 需要足够高质量数据
  • 结合机器学习与业务逻辑

大语言模型作为工具的优势

  1. 特异性更优
  2. 速度更优
  3. 隐私性更优
  4. 效果更优

当前问题

  • 提示工程
  • 结果不一致
  • 非结构化响应

与大语言模型协同工作

  • 迭代过程(提示优化、结果解析)
  • 评估至关重要
  • 增强而非替代任务特定模型
  • 可编写脚本的工作流
  • 人在回路机制
  • 业务逻辑集成

实际应用流程

  1. 查询大语言模型并解析响应
  2. 根据需要调整提示
  3. 人工修正错误
  4. 将正确答案加入提示进行优化
  5. 生成并显示推理过程

现实应用场景

以"某机构以75亿美元收购软件开发平台GitHub"为例,展示了多层级处理流程:

  • 文本分类
  • 实体识别
  • 实体链接
  • 属性查询
  • 货币标准化

核心总结

  • 大语言模型是快速迭代创建优质数据的强大工具
  • 始终需要任务特定数据
  • 未来存在大量新应用可能性

未来工作方向

  • 结果解析的数据结构
  • 稳健评估的工作流
  • 交互式提示测试
  • 开源模型支持

演示工具:spaCy(工业级自然语言处理开源库,用户超10万,下载量1.3亿+) 标注工具:Prodigy(机器学习训练数据创建工具,用户超800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