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而精:我的反内卷技术栈

作者分享如何通过精简技术工具和自动化流程,从过度忙碌中解脱,实现更高效的工作方式。重点介绍了Notion、Google Workspace、NoForm AI等核心工具及其应用场景。

我曾经把忙碌当作荣誉的象征。
我的日历上满是重叠通话的彩虹般混乱。我的笔记本电脑上装满了生产力工具——每一个都承诺让我“更高效”,却莫名其妙地让我感觉落后。
说实话,我陷入了内卷文化的陷阱:把我的价值与一天能塞进多少小时划等号。每一个叮咚声、提示音和弹窗都感觉紧迫。我不是在经营我的业务;是它在经营我。

转折点:
有一天,在一次通话中,我发现自己一边点头附和,一边偷偷处理Slack消息、清除邮件提醒,并看着项目板上的截止日期亮起。我不记得上一次在不把自己多任务处理到精疲力尽的情况下完成深度工作是什么时候。
那时我突然明白——更多的工具不是答案。
更少的工具,更有意识地使用,可能是答案。

极简技术栈实验
我没有进行又一次“春季大扫除”,而是对我使用的每一个工具进行了无情的审计。
标准:

  • 必须直接贡献于收入或客户满意度
  • 必须消除重复性手动工作
  • 必须与其他工具轻松集成

其他一切都被降级、删除或委托。
这比我想象的要难——放弃工具感觉像是放弃可能性。但我的目标不是做所有事情,而是把正确的事情做好。

幸存下来的工具
尘埃落定后,剩下的是:

  • Notion — 项目、内容和客户笔记的单一真相来源
  • Google Workspace + Meet — 邮件、文档和通话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是会议,就在Meet上
  • NoForm AI — 处理网站访问者、回答问题并筛选潜在客户,让我专注于真实对话
  • Wisery — 数字名片,只需点击或扫描即可分享。比翻找名片更快
  • Ora — 简单到足以进行每日任务跟踪,没有功能疲劳
  • Slack — 团队通讯,现在有严格的通知规则以避免注意力分散

其他一切——社交调度器、复杂的CRM、小众分析仪表板——都被合并到这些工具中或完全退役。

自动化:更小、更智能、更强
我没有放弃自动化,但将其缩减到仅高影响用例:

  • NoForm AI在我介入之前筛选潜在客户
  • 少量Zapier流程在工具之间同步数据
  • 日历+邮件自动化处理调度,无需来回线程

我停止了追求复杂、脆弱需要不断照看的自动化。
现在,我保留的每一个自动化都在每周节省的时间中回报自身。

对其他独立开发者的建议
如果你想尝试,这是我的步骤:

  1. 列出你付费(或甚至只是定期使用)的每一个工具
  2. 对每一个,问:这能让我赚更多钱、节省时间或改善客户体验吗?
  3. 如果答案不是明确的“是”,削减它或将功能合并到另一个工具中
  4. 将你的技术栈限制在能相互通信的工具上——更少的登录、更少的同步问题
  5. 仅自动化重复性、高量任务。抵制过度工程的冲动

结果
一年后,我工作时间更少,但在重要事情上取得更多进展。
我的日子有了喘息空间。我的工作再次感觉有意义,因为我的注意力没有分散在十几个仪表板上。
内卷文化说“添加更多”。但真正的增长来自减法。
现在,每当一个闪亮的新应用诱惑我时,我会问:
这能帮助我做得更少但更好吗?
如果不是自信的“是”,我就放弃。
而且我不怀念那些噪音。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