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社交革命:用户自主掌控数据的分布式社交网络协议

本文深入解析了开放社交网络协议AT Protocol的技术架构,探讨用户如何通过自主管理数据实现跨平台迁移,比较ActivityPub和Nostr等开放协议,揭示分布式社交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开放社交:数据自主掌控的新时代

开放社交的概念与背景

X(原Twitter)和Facebook等传统社交网络中,用户数据由各运营企业集中管理,导致用户无法带着"发布内容和关注关系等信息"迁移到其他服务。为打破这一局面,一种让用户自主管理个人数据的"开放社交"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曾任职于Meta和Bluesky的Dan Abramov详细解释了开放社交的机制和优势。

AT Protocol的技术架构

用户身份管理

AT Protocol的核心特征是"用户能够自主管理个人数据"。该系统不使用"仅限于服务内部使用的用户名",而是采用"每个用户专属的域名"来管理数据。例如,GIGAZINE官方账户就使用"gigazine.net"这一域名。

Bluesky在创建账户时会免费分配子域名,即使对技术不熟悉的用户也能获得与传统社交网络相似的使用体验。如下图所示,用户在创建账户时免费获得了"testkun.bsky.social"这一子域名。

数据可移植性

由于用户将发布内容和关注关系等数据置于自己的管理之下,当对Bluesky产生不满时,可以带着所有信息迁移到"其他支持AT Protocol的类似服务"。

协议扩展性与互操作性

多场景应用

AT Protocol不仅可用于构建社交网络服务,还可用于开发其他类型的应用。目前已有博客服务"WhiteWind"和代码管理服务"tangled"等基于AT Protocol的服务在运行。用户在这些服务上的发布内容和收藏信息会不断添加到其管理的数据仓库中。

跨服务数据共享

AT Protocol在设计上将所有信息视为公开数据,因此各种AT Protocol兼容服务可以引用其他服务创建的用户信息。这使得"在开始使用tangled时就能立即显示与Bluesky相同的个人资料和头像图片"成为可能。同时,Bluesky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也能轻松支持其他服务的信息。

开放协议生态比较

Abramov强调,虽然他是Bluesky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并未参与协议设计,但他认为作为Bluesky基石的开放协议"AT Protocol"是"开放社交的优秀范例"。当前社交网络构建可用的开放协议还包括作为Mastodon等平台基础的ActivityPub,以及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深度参与的Nostr等多种协议。

发展前景与挑战

目前,X和Facebook等"由企业管理的社交网络"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Abramov指出:“开放社交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依赖于不辞劳苦开展活动的顽固狂热粉丝社区。“但他同时预言:“与开源软件类似,开放社交也将产生协同效应。某个开放社交应用的成功将惠及其他开放社交应用。最终,开放社交必将获得成功。”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