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基础以缓解第三方风险:AI时代的攻防策略

本文探讨了在AI技术普及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夯实安全基础来应对第三方风险。文章从人员、流程、数据、工具四个维度分析安全体系建设,并强调AI工具不能替代基础安全策略,提出了可见性、分析、控制、响应四大核心防御要素。

强化安全基础以缓解第三方风险

在互联互通的数字环境中,第三方风险可能危及最严密的安全体系。随着人工智能(AI)的兴起,企业面临的风险显著加剧。根据微软最新报告,难以应对工作负荷的员工正转向AI提升效率——这包括正在评估AI价值的网络安全专业人员。

基于这一趋势,企业亟需重新审视安全策略以应对风险升级。构建有效应对外部漏洞的安全策略需要回归基础:理解不仅能解决即时问题,更能强化第三方威胁防御的工具与流程。

在Bishop Fox最近的网络研讨会"通过强化安全基础缓解第三方风险"中,特邀嘉宾Riscosity CEO兼联合创始人Anirban Banerjee与我共同探讨了构建优先降低第三方风险的安全方案的关键考量。

风险管理基础

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关注安全状态与业务风险管理。Banerjee将基础安全比作千层蛋糕,要确保每个组件恰到好处,需审视以下要素:

人员 – 人员是最重要的资产,是蛋糕的基底。需确保权限分配合理:是否实施良好的身份管理并完成季度审计?权限即风险,一旦被恶意获取可能导致业务瘫痪。第三方承包商同样需要严格审查其合规性。

流程 – 报告要求推动企业制定安全措施,但这些流程是否覆盖当前业务形态?例如是否更新文件以反映云迁移?更重要的是,流程是否经过测试?是否建立第三方数据使用的规范流程?

数据 – 分为静态数据(存储位置)和动态数据(传输过程)。需明确整体数据策略,并验证第三方系统的数据保护措施是否符合企业标准。

工具 – 技术投资应服务于风险管理目标。避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确保工具真正保护数据并遵循流程。

AI无法成为安全策略

网络安全厂商每年推出新工具解决特定问题,但过度投资工具可能引入新风险或无法兑现承诺。当前AI安全解决方案被鼓吹为万能药,实则仍处于炒作周期。在投资AI工具前,必须首先构建或重新评估整体安全策略。

如同改装越野车:更换引擎提升速度后,若未配备越野轮胎仍无法实现目标。AI工具可能增加复杂性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构建/重估安全策略

回归基础如同均衡饮食——虽不如部署炫酷AI工具令人兴奋,却是构建坚固防御的关键。健全安全策略的四大基础组件包括:

  1. 可见性 – 掌握网络流量来源(何人、何物、何地、如何)
  2. 分析 – 建立人工与技术双轨异常行为评估机制
  3. 控制 – 具备即时阻断已识别威胁的能力,能够应对攻击者的战术技术
  4. 响应 – 制定可激活的事件响应计划,包含遏制、清除、恢复及事后复盘环节

AI潜力巨大但非万能解决方案。在引入前,应优先夯实安全与风险管理核心基础。正如健康饮食需要蛋糕与蔬菜的平衡,兼顾基础与创新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安全策略缓解第三方风险,可点播观看完整网络研讨会。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