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并排序算法详解与实现
算法概述
归并排序(Merge sort)是一种采用“分治”策略的高效排序算法,属于比较类排序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数组递归分割成最小单元(单个元素),然后通过合并操作将有序子数组逐步组合成完整有序数组。
算法特性
- 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下 O(n log n)
- 空间复杂度:需要额外 O(n) 空间
- 稳定性:稳定排序算法
- 适用性: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但对小规模数据效率较低
算法步骤
分割阶段
- 将数组平均分割为两个子数组
- 递归地对每个子数组继续分割,直到获得单个元素数组
- 单个元素数组自然有序
合并阶段
合并两个已排序数组的算法:
-
初始化三个指针:
- i:指向数组A的当前元素
- j:指向数组B的当前元素
- k:指向合并数组C的当前位置
-
比较A[i]和B[j],将较小元素放入C[k]
-
移动相应指针(i或j)和k指针
-
重复步骤2-3直到某个数组遍历完毕
-
将剩余未遍历元素复制到数组C
具体示例
以数组[14, 33, 27, 10, 35, 19, 42, 44]为例:
第一次分割: [14, 33, 27, 10] 和 [35, 19, 42, 44]
继续分割: [14, 33], [27, 10], [35, 19], [42, 44]
最终分割: [14], [33], [27], [10], [35], [19], [42], [44]
合并过程:
- 合并[14]和[33] → [14, 33]
- 合并[27]和[10] → [10, 27]
- 合并[35]和[19] → [19, 35]
- 合并[42]和[44] → [42, 44]
继续合并:
- 合并[14, 33]和[10, 27] → [10, 14, 27, 33]
- 合并[19, 35]和[42, 44] → [19, 35, 42, 44]
最终合并: 合并[10, 14, 27, 33]和[19, 35, 42, 44] → [10, 14, 19, 27, 33, 35, 42, 44]
Java实现
|
|
算法分析
归并排序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稳定的O(n log n)时间复杂度,无论输入数据的初始状态如何。缺点是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对于内存受限的环境可能不太适合。
该算法特别适合以下场景:
- 需要稳定排序的情况
- 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 链表结构的排序(只需要O(1)额外空间)
归并排序是许多编程语言标准库中排序函数的实现基础,体现了分治策略在算法设计中的强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