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移动式RFID克隆器:硬件改造与信号优化全解析

本文详细记录了将HID MaxiProx改造成移动式RFID克隆器的完整过程,包括电池集成、蜂鸣器开关安装、电磁屏蔽测试,以及实际评估中的高低频卡差异分析,为硬件安全测试提供实用参考。

打造移动式RFID克隆器:硬件改造与信号优化全解析

组件布局调整

由于采用100W大容量电池,需重新规划MaxiProx内部空间。移除Power Buck模块,改用备用PD触发器为ESP RFID工具独立供电。新布局使得所有组件可容纳于设备外壳内。

蜂鸣器开关安装

为评估时静音需求,增加蜂鸣器物理开关:

  1. 拆解逻辑板,定位蜂鸣器焊点(正负极引脚)
  2. 保留负极焊点,断开正极引线
  3. 使用红白导线连接开关:白线接蜂鸣器负极,红线接逻辑板正极
  4. 在外壳钻孔安装带防护盖的DPST开关(双刀单掷)

安全提示:焊接时需保持通风,避免铅接触,并佩戴护目镜

电池固定方案

电池尺寸超出原设计,需进行结构改造:

  • 切割左上侧凸起通道使其与电池顶部平齐
  • 利用USB-C线槽作为额外固定点
  • 底部增加支架防止位移
  • 独立开孔安装电源开关(使用钻头+线锯手工切割)

ESP RFID工具与PD触发器固定

采用板边安装夹和尼龙支架:

  • 在无元件区域标记支架孔位
  • 因空间限制仅使用三个支架(非四角全固定)
  • 清除天线胶以安装PD触发器和开关

电路连接设计

使用DPST开关同时控制MaxiProx和ESP RFID工具供电:

  • 将两个PD触发器的正极线路连接至开关正极接口
  • 另一极连接至对应PD触发器
  • 开关关闭时切断设备电源

信号范围测试

最终测试显示克隆距离为15-19英寸,较初始测试减少2-6英寸。信号衰减归因于内部金属螺丝和组件布局。

实际测试结果分析

现场测试发现所有客户均使用高频(HF)卡,与设备支持的低频(LF)卡不兼容:

  • LF卡:直接传输TAG ID、设施码和卡号(可重放攻击)
  • HF卡:采用加密/挑战响应机制(防重放)
  • 客户使用ID Stronghold RFID屏蔽卡套有效防御克隆

法拉第屏蔽测试

测试电磁屏蔽材料对信号的影响:

  • 设备底部放置屏蔽布:信号距离从18英寸降至6英寸
  • 多层屏蔽测试(需4层才能将读卡距离降至7英寸)
  • 验证金属物体(工具、拉链等)会干扰RFID电磁信号

电源管理优化

发现开关机后电池进入休眠无法唤醒的问题:

  • 解决方案:手工制作滑动开关激活电池唤醒按钮
  • 使用旧充电器外壳塑料切割L型滑块
  • 增加尼龙支架确保与电池按钮对齐
  • 无需弹簧复位机制

物料清单与成本

总成本$320.35(不含税和运费),包含:

  • HID MaxiProx 5375(二手): $160.00
  • Baseus 100W电源: $64.99
  • ESP RFID工具: $30.00
  • PD触发器、开关、支架等辅助材料

该项目完整展示了硬件改造、信号优化和实战测试的全过程,为物理安全评估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方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