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谈智能体AI:Computer Weekly停机上传播客
我们与Gartner分析师Anushree Verma探讨了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到企业IT中智能体AI的发展路径。
Gartner将智能体人工智能定义为具有目标驱动能力的软件实体,这些实体被组织授予代表其自主决策的权利。Gartner总监分析师Anushree Verma表示:“它们可以结合具备记忆、规划、感知、工具使用和一些保护机制的AI技术,以完成任务并实现特定目标。”
她指出,Gartner经常被问及智能体AI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及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区别。她认为RPA是脚本化的,具有预定输出。然而,“当我们讨论智能体AI时,它能在不同自治级别下工作,还可以进行主动规划,但其独特之处在于拥有一定程度的AI代理权,能在某种程度上自主工作,并朝着特定目标努力。”
她认为智能体AI系统的最大影响在于改变决策的未来。“它不仅能分析复杂数据集,还能识别模式并采取行动。”对Verma而言,这意味着智能体AI系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问题并缩短行动时间。
鉴于企业软件公司正在将智能体AI技术嵌入产品,存在这些系统最终独立运行形成数据孤岛的风险。Verma表示,初始用例主要集中在CRM系统,用于改善用户体验。这类AI通常部署在整个工作流末端以提升用户体验。但她说:“智能体的真正威力在于自动化或编排整个业务流程,基于复杂工作流进行决策并实现自动化。”
阻碍智能体AI系统用于复杂工作流编排的主要障碍是AI容易出错,导致自动化决策错误。这种不准确性会随时间改善,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企业应用正在开发对智能体AI系统可能引入错误的容忍度。
Verma表示,Gartner发现许多生成式AI项目在概念验证测试后被放弃,因为缺乏周密规划。“由于数据质量差、风险控制不足、成本上升或业务价值不明确,这些项目未能实施。”
由于大多数智能体AI计划都是概念验证项目,Verma认为错误容忍度尚未得到充分评估。她表示智能体AI市场仍处于非常早期的成熟阶段。随着市场成熟,错误容忍度问题很可能得到解决。
Gartner观察到向领域专用模型和可微调的轻量级模型的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AI模型将像专家一样工作,以补充更通用的智能体AI系统,这可能有助于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