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AI渗透测试:规模化速度与人类验证的确定性

本文探讨了智能体AI在安全测试中的应用,分析了AI在资产发现、漏洞检测方面的优势,以及人类专家在漏洞验证、业务逻辑滥用检测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提出了AI优先、人类验证的新型安全测试模式。

随着我们准备在Synack推出完全智能体渗透测试模式,我们亲眼见证了自主智能体如何扩大覆盖范围并压缩测试周期。智能体AI显然正在改善安全测试。

但缺乏判断力的速度会带来虚假信心。正确的模式是AI优先且经过人类验证:让智能体承担繁重工作,然后由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确认、链接并将发现转化为真实的业务风险。

我们的立场是:智能体AI是关键加速器,而非替代品。黄金标准是AI加速测试与人在回路(HITL)保证。

快速定义

  • 智能体AI:能够规划→行动→观察→适应的自主系统(例如,枚举主机、探测参数、生成有效载荷并根据反馈迭代)
  • 人在回路(HITL):设计测试、验证信号、构建漏洞利用、跨系统链接步骤并阐述业务影响的专家研究人员
  • 金丝雀令牌/URL:用于检测可达性或数据泄露的无害诱饵凭据或URL

智能体AI表现出色(且已可用于生产环境)的领域

  • 广度与节奏:快速资产发现、爬取、端点/参数枚举和基本模糊测试——持续进行
  • 已知不良检查:常见错误配置、弱TLS和Cookie标志、缺失标头/策略和常规CVE暴露
  • 信号支架:聚类重复项、追踪可能根本原因并浮现最高可能性的线索
  • 草稿制作:初步复现步骤、请求/响应工件和加速审查的证据模板

如此使用AI,可缩短"首次信号时间"并降低广度成本。但广度不等于保证。

智能体AI的不足之处

1) 幻觉漏洞(误报)

LLM被优化为具有说服力,而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通过质量门抑制的常见模式:

  • CVE不匹配:根据横幅/路由相似性将特定版本CVE分配给错误的构建或产品系列
  • 幻影可达性:将错误页面、重定向或金丝雀ping视为可利用性证明
  • 合成PoC:读起来很好但不会引起可测量安全相关状态变化的有效载荷
  • 上下文遗漏:未经测试认证边界就将顺序ID标记为IDOR;将反射型XSS称为存储型XSS

人类在此的作用:从干净状态复现,收集审计级证据,并将重复项合并为单一可操作根本原因。

2) 盲点(漏报)

需要上下文、创造性、时序或跨系统推理的类别:

  • 业务逻辑滥用:通过边缘情况序列进行优惠券堆叠、余额/退款套利、审批流程跳过或配额耗尽
  • 授权缺陷:需要角色建模和负面测试的水平/垂直升级,以及通过复杂对象图/GraphQL解析器的跨租户泄漏
  • 竞争条件:订购/转账/授权中的TOCTOU;仅在精确时序下出现的幂等性和锁定错误
  • 链式漏洞利用:SSRF → 云元数据 → 临时凭据 → 通过错误范围的IAM进行权限提升
  • “安静"类别:后台视图中的盲XSS;具有细微先决条件的CSRF;模板/反序列化注入;双重编码的路径遍历

人类在此的作用:威胁建模、构思滥用案例、制作定制有效载荷、构建时序/重放工具、链接步骤并确定影响。

3) 缺乏判断的风险

即使在技术上正确,AI也难以回答董事会级别的问题:

  • 真实世界的影响范围是什么?
  • 这在我们生产架构中可利用,还是仅在实验室环境中?
  • 最快、破坏性最小的修复方法是什么?

人类在此的作用:将漏洞转化为业务风险,提出实用修复建议并与利益相关者沟通。

智能体与人类——谁更擅长什么?

能力/任务 智能体AI 人类研究员
资产发现与爬取 🟡
参数模糊测试与基线有效载荷 🟡
已知不良错误配置/CVE检查 🟡
去重和信号聚类 🟡
从干净状态复现漏洞利用 🟡
业务逻辑滥用/创造性链接 🟡
竞争条件时序与工具 🟡
授权建模与负面测试 🟡
影响叙述与修复设计 🟡
最终保证与审计级证据 🟡

(✅ = 主要负责, 🟡 = 协助)

我们所说的"人类接管"含义

我们不是指"关闭AI”,而是指控制下一阶段:验证、扩展并完成智能体开始的工作。AI继续运行以提供覆盖和回归测试,而人类则处理高价值线索。

控制幻觉:我们的质量门

  • 必须利用否则不算发生:没有可验证状态变化的发现不算"真实"
  • 独立重新验证:第二个工具链或人类从干净状态复现每个发现
  • 审计就绪证据:具有监管链的持久工件
  • 根本原因去重:将多个症状合并为一个修复路径

完全智能体渗透测试的适用场景

  • 低边际成本的持续广度:适用于预生产、频繁发布和大型攻击面
  • 回归与漂移检测:智能体擅长捕获重新引入的错误配置和构建或环境间的策略漂移
  • 研究人员线索生成:完全智能体运行持续浮现高质量线索
  • 设计防护栏:严格范围界定、安全动作默认值、金丝雀控制和环境意识

它的局限性:没有人类验证的独立保证、跨系统的创造性链接,或董事会就绪的风险叙述。到达客户的高/严重问题应始终经过人类验证。

AI会取代人类主导的渗透测试吗?

不太可能。攻击是对抗性的且非静止的;随着控制措施的发展,前沿也在移动。某些任务将自动化到近乎完美(也应该如此)。但对意图的创造性滥用、跨域链接和高影响漏洞利用将继续需要人类判断。

AI的实际目标是放大:智能体提供机器速度的广度;人类提供确定性。

Synack如何实现

  • AI优先,人类验证:智能体提供持续发现、枚举和信号生成
  • 严格QA:没有未经验证的发现会到达客户
  • 驱动修复的证据:不仅仅是报告——而是实际实施的修复

如果您正在重新思考测试策略——或对纯AI主张提出质疑——让我们谈谈如何让您同时获得:机器规模与人类保证。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