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助力蛋白质动态建模研究

马里兰大学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发AWSEM-IDP系统,专门用于模拟内在无序蛋白质的动态行为。该系统结合实验数据和原子模拟,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蛋白质的多构象偏好,为药物设计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新工具。

Garegin Papoian探索难以捉摸的蛋白质类别建模

马里兰大学Monroe Martin教授Garegin Papoian的研究团队在某机构研究奖项支持下,正在破译内在无序蛋白质(IDPs)的动态特性。

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挑战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序列决定三维结构的大型分子。传统蛋白质具有明确的空间结构,但约三分之一的人类蛋白质属于内在无序蛋白质(IDPs),它们更像"疯狂的意大利面",难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方法处理。

AWSEM-IDP系统的开发

研究团队基于AWSEM-MD(关联记忆、水介导、结构和能量模型-分子动力学)框架,开发了专门针对IDPs的AWSEM-IDP系统。该系统利用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等实验获得的蛋白质片段结构数据库,这些片段作为结构记忆指导IDP进行实验告知的结构转换。

技术实现特点

  • 整合原子模拟数据:通过包含原子模拟获得的短片段结构,提高IDP结构探索的准确性
  • 多构象偏好建模:能够正确描述IDP偏好的多种结构,而不仅限于单一构象
  • 分子动力学模拟:专注于蛋白质动态行为研究,弥补静态结构预测的不足

应用案例

团队将AWSEM-IDP应用于连接组蛋白H1的研究,该蛋白具有两个内在无序区域。通过模拟核小体与连接组蛋白H1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无序尾部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团队将继续改进AWSEM-IDP系统,并探索将机器学习与物理学方法相结合,用于:

  • 蛋白质结构预测
  • 蛋白质动力学研究
  • 多蛋白质复合物建模
  • 表观遗传学机制解析

同时,团队还在开发名为MEDYAN的全细胞计算模型,致力于在单分子分辨率上追踪细胞内的每个分子,最终实现在云端服务器上进行生物医学计算实验的目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