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助力非洲数字鸿沟跨越

本文介绍了前某中心实习生George Boateng利用机器学习和移动技术开发SuaCode项目的历程。该项目通过Android设备和AI助教Kwame,为非洲42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习者提供编程基础培训,同时详述了其在某机构实习期间参与语音反讽检测研究的实践经验。

机器学习与移动技术弥合非洲数字鸿沟

George Boateng在工程师和社会企业家的短暂但卓越的旅程中,始终在多数人只看到问题的地方寻找解决方案。在加纳寄宿学校期间,他针对同学晾晒衣物频繁被盗的问题,开发了便携式电动烘干机。

“我一直对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充满兴趣,热衷于创造事物,”29岁的Boateng表示。在达特茅斯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和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期间,他与同伴共同创立了Nsesa基金会,致力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推广STEM教育。该基金会教授年轻人工程和计算机编程技能,以弥补当地不足1%的儿童在毕业时掌握基础编程能力的教育缺口。

从意外诞生的项目到规模化解決方案

2013年,Boateng创建了Project iSWEST——一个为期三周的创新训练营,让加纳中学生和大学生学习编程与创新技能。当项目捐赠的笔记本电脑全部损坏后,团队将基于Java的八周培训课程重新设计为智能手机版本。

“SuaCode确实是一个出于创新需求而意外诞生的项目,”Boateng坦言。这个意外项目促使《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他评为“35位35岁以下创新者”之一。

SuaCode通过Android设备和双语AI助教Kwame,帮助非洲年轻学生学编程。经过2018至2020年的四次成功试点,Boateng与联合创始人正式启动SuaCode.ai创业公司,将项目转化为移动应用程序以实现更大规模影响。目前该项目已覆盖42个非洲国家的2000余名学习者,团队正在开发更多课程并与非洲大学建立合作。

在某机构的AI实习经历

2020年,Boateng通过线上申请成为某中心AI实习生,参与健康手环语音分析功能的研发。在为期四个月的实习中,他专注于计算语言学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对话语音中的反讽检测。

“反讽对人类和机器都可能存在歧义,”正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Boateng解释道,“例如当有人说‘我喜欢被忽视’时,情感识别系统可能因‘喜欢’一词判定为积极陈述,但识别出反讽后就能推断这实际上是负面表达。”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老友记》和《生活大爆炸》数百集剧集的文本与语音数据,采用实验方法推进反讽检测技术。Boateng与同事开发了反讽语句中的不一致性分类体系,并进行了系统误差分析。

技术实践的核心启示

实习期间,Boateng深刻体会到“偏向行动”和“客户痴迷”原则的价值:“我认识到不能过度思考问题解决方法,必须通过实验交付结果。”

某中心首席应用科学家Viktor Rozgic评价道:“Boateng在移动端情感检测解决方案开发和数据收集设计方面的背景,以及处理模糊性的能力,为项目带来重要价值。”

Boateng建议有志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勇于接受不确定性:“这正是某中心吸引我的原因。技术背景出身的人往往专注于理论发表,但在这里,严谨的技术工作始终与客户实际应用紧密相连。”

目前,Boateng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致力于使用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传感器数据进行多模态情感检测的研究,同时在剑桥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探索AI移动健康领域的合作可能。他持续建设SuaCode.ai平台,并深入探索移动可穿戴技术在普惠健康中的应用。

“我热衷于利用技术帮助人们更健康地生活,”Boateng表示,“在某中心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的教训,将为职业生涯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