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扩展的健壮软件:自适应架构蓝图
架构关乎变革
优秀的架构不仅关注运行时质量(如可扩展性或可用性),还决定了基于当前构建的软件在未来的修改难易程度。软件必须满足两个群体:用户和开发者。开发者今天做出的架构决策将决定团队未来的学习和适应速度。
反馈循环驱动适应性
现代企业在动荡、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环境中运营。为了生存,组织需要快速的反馈循环——从想法到生产再到学习。架构要么加速这些循环,要么阻碍它们。更短的循环意味着更快的学习和更快的适应。
松散的设计时耦合
核心概念是松散的设计时耦合——这一概念最早由David Parnas在1970年代提出。当一个变更可以在一个团队内部完成,而不需要跨多个团队的协调会议时,流程就会显著改善。跨团队的紧密耦合会导致无休止的对齐会议,并使一切变慢。
成功三角
快速、可靠且愉快地交付软件——我称之为快速流动——取决于成功三角,它包含三个要素:
- 流程:采用DevOps原则和实践(如《DevOps手册》中所述)
- 组织:围绕团队拓扑构建——松散耦合的自治团队
- 架构:设计支持上述两者的系统
单体架构与微服务
一个好的单体架构可以胜过糟糕的微服务设计。单体架构是具有一个部署管道的单一可部署单元。微服务架构将功能分解为独立可部署的服务,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管道。关键区别不在于时尚——而在于团队自治和反馈循环的可扩展性。单一管道对于少数团队效果很好,但最终会成为瓶颈。具有多个管道的微服务随着组织的发展而扩展反馈循环。
衡量流程
要知道你是否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从DORA指标开始:
- 交付时间——从提交到生产(目标是小时,而不是月)
- 部署频率——每个开发者的部署频率(理想情况下是每天)
- 变更失败率——变更导致问题的频率(应该很低)
- 平均恢复时间——修复生产问题的速度
还要跟踪开发者体验指标:认知负荷、反馈速度和部署便利性都很重要。
持续部署,准备就绪时发布
将部署(将代码推送到生产环境)与发布(使其可见)分开。使用功能标志安全地部署并按自己的计划发布。据报道,亚马逊每0.6秒部署一次——证明持续部署和稳定性可以共存。
AI不会取代开发者——它增强了有纪律的开发者
AI可以提高生产力,但只能在人工监督和架构纪律下进行。没有坚实的基础——TDD、清晰的设计和反馈循环——它只会产生一堆技术债务。AI编码再次提醒我们,良好的架构和有纪律的软件开发仍然很重要。
最终思考
世界将继续变得更加疯狂。跟上步伐的最佳方式是构建缩短反馈循环的架构、团队和流程——从代码到客户再返回。这就是大规模健康软件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