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Grover量子加速
Grover算法是为数不多能提供相对于经典计算可证明加速的量子算法之一。在《Mind the gap: Achieving a super-Grover quantum speedup by jumping to the end》中,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改进Grover算法效率的量子算法。尽管改进幅度较小,但突破了此前未突破的性能壁垒,并指出了一种可能实现更大改进的方法论。
该算法通过计算参数设置的初始跳跃(无风险跃迁至激发态),随后进行第二次跳跃至最大值。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会失败,但偶尔会成功保持系统在基态解决问题。初始跳跃越大,成功率提升越显著。实验表明,该方法实际效率提升超过数学证明的范围,尽管尚不足以带来大规模实际效益,但为未来量子计算机的改进指明了方向。
拓扑数据分析的量子算法
拓扑数据分析(TDA)是一种通过将大数据映射到拓扑对象(如流形)进行分析的技术。在《A streamlined quantum algorithm for topological data analysis with exponentially fewer qubits》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算法,用于计算持久Betti数(描述流形中孔洞数量的特征)。
该算法相比现有量子算法,实现了二次加速,并指数级提升了量子内存的使用效率。关键创新在于:尽管表示空间维度可能很高,但在大多数实际情况下,孔洞的维度要低得多。通过定义一组边界算子,将空间区域分类为孔洞或非孔洞,从而实现了对量子比特的指数级紧凑映射。
稀疏随机哈密顿量的量子易解性
量子计算在模拟量子系统(如分子)方面可能具有优势。《Sparse random Hamiltonians are quantumly easy》证明,对于几乎任何稀疏(非零条目少)且随机(非零条目位置随机)的哈密顿矩阵,可以通过简单初始化量子内存到随机状态(最大混合态)来制备低能态。
研究通过将稠密矩阵的Wigner半圆分布推广到稀疏矩阵,证明了稀疏哈密顿量同样符合半圆分布,从而表明测量量子模拟低能态所需的实验次数不会指数级增长。此外,低能态必须具有不可忽略的量子电路复杂度,暗示经典计算机无法高效模拟——这是量子计算机模拟量子系统的必要性论据。
研究意义
这三篇论文展示了某中心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多元化探索:从算法优化、数据分析到物理系统模拟,为未来量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部分改进目前实用性有限,但其方法论可能推动更显著的性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