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心预测算法的十年演进之路

本文深入解析了某全球电商巨头如何通过机器学习技术革新需求预测系统,从传统时间序列模型到随机森林,再到基于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架构,最终实现跨商品类别的统一精准预测。

某中心预测算法的历史演进

背景挑战

当顾客访问某电商平台时,他们几乎天然期待所需商品能够随时有货。这种期望背后是巨大的运营挑战:该平台在185个国家销售超过4亿种商品,但为所有商品维持超额库存成本过高。

初期:碎片化模型阶段

早期系统采用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依赖历史数值和相关模式预测未来活动。虽然对可预测的平稳序列有效,但无法处理新产品(无历史数据)或高季节性商品的需求波动。

团队不得不为不同场景开发独立模块:

  • 季节性组件处理如冬季外套等商品的季节模式
  • 价格弹性组件应对降价带来的需求激增
  • 分布引擎通过历史误差建模生成概率分布预测

“系统维护极其困难”,资深首席科学家指出,“逐渐意识到需要开发统一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突破

通过提取需求、销量、商品类别和页面浏览量等特征,团队训练出随机森林模型。该算法整合多个决策树输出,提供更稳定的预测。

关键创新包括:

  • 稀疏分位数随机森林(SQRF)实现百万级商品规模化预测
  • 首次输出预测分布的分位数而不仅是点预测
  • 通过特征池化获得跨品类的统计强度

但系统仍需人工设计特征输入,限制了进一步优化。

深度学习革命

2013年深度学习浪潮带来转机。神经网络能够自动学习特征,无需人工干预。团队实验了前馈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RNN),但初期效果未超越现有系统。

突破来自训练策略改变:

  • 采用分位数损失函数进行多时间范围训练
  • 使模型优化目标与评估指标完全一致
  • 实现预测精度15倍提升并大幅简化系统

端到端突破:MQ-RNN/CNN

2018年提出的多分位数循环预测器(MQ-RNN/CNN)彻底消除了人工特征工程:

  • CNN自动识别序列中的显著性模式
  • RNN捕获时间序列的长期依赖关系
  • 单一模型结构适配所有快消商品预测

Transformer时代

团队进一步引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注意力机制:

  • 借鉴编码器-解码器架构实现上下文对齐
  • 使系统能够"关注"自身历史错误记录
  • 2020年提出的MQ Transformer显著降低预测波动性

未来方向

当前团队正开发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直接将预测精度提升转化为成本节约,最终为顾客降低购买成本。这种以节约为导向(而非库存水平)的优化范式,代表了预测技术的最新前沿。

“科学创新的关键在于快速失败、持续迭代,并在成功证据明确时规模化扩展”,项目负责人总结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