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如何反击深度伪造技术 - 网络安全新防线

本文探讨欧盟针对深度伪造威胁的立法应对,丹麦率先确立人脸和声音的法律所有权,并强调结合技术检测与公众教育构建多层防御体系,以应对AI技术滥用带来的信任危机。

欧盟如何反击深度伪造技术

深度伪造已从科幻走入现实。这些由人工智能生成的音频和视频伪造品正变得愈发逼真且危险。从政治诽谤 campaign、名人模仿,到针对企业和个人的诈骗,深度伪造有可能破坏公众对网络所见所闻的信任。

丹麦立法者采取重要举措,推出直接针对这一日益增长威胁的法律。新法赋予人们对其面孔和声音的法律所有权,将制作造成伤害的深度伪造行为定为刑事犯罪。这是一个开创性的步骤,为其他欧盟国家树立先例,并突显了对AI滥用协调法律应对的迫切需求。

KnowBe4内容策略与传播高级副总裁Anna Collard表示:“丹麦立法者树立了良好榜样:针对深度伪造的法律保护迫在眉睫。通过赋予人们对其面孔和声音的所有权,丹麦在抗击AI滥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但仅靠立法不够,人们必须学会识别深度伪造的信号。除政府外,教育机构和科技公司必须投资于数字韧性。”

这一问题极具个人性。你的声音和面孔如同指纹一样独特,而深度伪造技术现已能逼真模仿两者。没有明确保护,任何人都可能被数字冒充用于恶意目的,从用虚假CEO通话欺诈公司到传播虚假政治信息。

丹麦法律通过将声音和面部相似度视为个人资产、法律上保护免受剥削来承认这一风险。在AI生成内容几乎与真实录音难以区分的快速演变环境中,这是一个急需的法律边界。

但Collard指出,立法虽关键,却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检测技术仍在追赶,并非人人都有工具或技能识别虚假内容。随着深度伪造变得更易获取和逼真,判断真伪的负担日益落在公众身上。

这就是为什么教育与监管同等重要。她继续道,公众意识运动、学校的数字素养项目以及职场培训课程都在提升韧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关键在于教人们如何识别叙事欺骗,并培养识别操纵发生时的能力。”

最终,打击深度伪造需要分层方法。政府必须设定法律框架,科技公司必须开发更好的检测工具并优先负责的AI开发,公民必须被赋能以导航一个“眼见不再为实”的在线世界。

丹麦已迈出大胆第一步。现在是欧洲其他国家跟进的时候了,通过工具、教育和意识支持法律保护,以抵御这种数字欺骗。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