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之声
苹果在技术文档中刻意避开了NVIDIA/CUDA的提及,这传递出重要信号:其训练使用基于TPU和苹果芯片的AXLearn框架,云端推理运行于苹果芯片,端侧API则为CoreML和Metal。这种全栈自研策略既规避了GPU供应短缺风险,又能通过自身软硬件协同优化提升机器学习效能。
模型架构解析
苹果发布了至少五类核心模型:
- 3B参数端侧语言模型:用于摘要和写作工具,参数规模与Phi-3-mini、Gemini Nano-2相当,持续通过新数据更新
- 云端大语言模型(推测130B-180B):采用混合专家架构,性能对标GPT-3.5
- 端侧代码模型:集成于XCode的2B-7B参数模型,专精Swift代码补全
- Swift Assist云端代码模型:70B+参数模型,支持复杂代码生成任务
- 图像扩散模型:通过Genmoji和Image Playground功能展示,采用基础模型+适配器架构
适配器技术:LoRA与DoRA的规模化应用
苹果端侧模型将搭载系列适配器(LoRA/DoRA),这些仅需修改部分权重的"模型补丁"可实现特定任务优化。适配器采用多层级修改策略(类似HF Transformers的target_modules=“all-linear"设置),在秩为16时单个适配器仅占数十MB空间,通过热缓存机制保障响应速度。
语义搜索背后的向量数据库
Siri的语义搜索功能暗示其底层采用多模态向量数据库,支持图像、文本、视频的联合索引,并利用排序模型结合访问时间等信号优化搜索结果。
技术细节深度剖析
训练与数据策略
- 并行训练技术:数据并行、张量并行、序列并行和FSDP分片技术的组合运用
- 数据来源:AppleBot网络爬取数据需经过严格过滤,同时采购授权数据并采用合成数据生成
- 训练框架:基于AXLearn实现TPU和苹果芯片的混合训练
模型优化技术
- 基础架构:采用GQA注意力机制,共享词嵌入表以节省内存
- 词汇表设计:端侧模型49K词表,云端模型100K词表包含语言和技术专用标记
- 量化压缩:通过3.5比特/权重的调色板化量化技术实现5-6倍压缩,同时保持精度损失可控
- 推理加速:KV缓存机制将iPhone 15的首令牌延迟降至0.6ms/令牌,推理速度达30令牌/秒,结合令牌推测技术可进一步提升至60令牌/秒
基准测试与营销策略
苹果在基准测试中展示了在指令跟随、内容创作和摘要任务上的优异表现,但部分对比存在方法论问题,如将适配增强的端侧模型与基础Phi-3-mini直接对比。安全评估显示苹果对模型内容生成具有严格管控。
端侧处理与垂直整合承诺
苹果强调通过全栈垂直整合实现AI体验优化,坚持尽可能在端侧完成处理,云端计算通过Private Cloud Compute保障数据隐私。这种"用户即客户"的定位体现了其与传统数据收集模式的根本差异。
技术细节基于苹果公开文档和行业标准实践分析,实际实现可能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