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威胁全景:15大风险与防御策略

本文深入分析物联网生态面临的15大安全威胁,包括僵尸网络、DNS攻击、物理设备篡改等,并提供了多层次防御策略和零信任架构的实施建议,帮助企业构建更安全的物联网环境。

物联网安全威胁全景:15大风险与防御策略

物联网端点已成为攻击的主要目标,连接设备数量的激增和安全控制的薄弱为黑客创造了大量机会。

物联网安全现状

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2024年物联网安全状况》报告,企业物联网设备是外部攻击最常报告的目标,甚至超过了企业电脑和移动设备。网络安全软件制造商SonicWall的《2025年网络威胁报告》显示,2024年物联网攻击增加了124%。

物联网安全面临多重挑战:

  • 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
  • 设备跟踪和更新困难
  • 许多设备缺乏内置安全功能
  • 默认密码未重置
  • 黑客利用非标准端口进行网络访问

什么是物联网攻击面?

攻击面是指未经授权系统访问的所有潜在入口点总数。物联网攻击面包括物联网设备、其软件和网络连接的所有可能安全漏洞。

需要解决的主要物联网安全风险

八大常见漏洞

1. 不断扩大的攻击面

  • 2023年底连接设备达166亿个,增长15%
  • 2024年底达188亿个
  • 企业物联网支出预计到2030年将以1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2. 不安全的硬件

  • 设备计算能力有限,无法支持认证、加密和访问控制
  • 组织部署时未使用或启用安全控制

3. 维护和更新挑战

  • 设备供应商可能不提供安全补丁
  • 连接限制和设备计算能力限制使更新困难

4. 缺乏对物联网环境的可见性

  • 46%的安全领导者报告难以获得物联网设备可见性

5. 影子物联网

  • 未经IT或安全部门正式支持或许可部署的物联网端点
  • 可能不符合组织安全标准

6. 资产管理不善

  • 未能及时修补漏洞和更新软件
  • 未能修复已知错误配置

7. 监控和事件响应能力不足

  • 资源限制和物联网环境复杂性导致能力不成熟

8. 未加密的数据传输

  • 大量传输数据未加密

七大外部威胁

9. 物联网僵尸网络

  • 通过未受保护端口或网络钓鱼传播恶意软件
  • 常用于DDoS攻击

10. DNS威胁

  • 依赖1980年代的分散式命名系统
  • 黑客利用DNS漏洞进行DDoS攻击和数据窃取

11. 恶意节点注入

  • 黑客插入虚假节点控制数据流

12. 物联网勒索软件

  • 通过受感染设备进入网络
  • 窃取数据并要求赎金

13. 物理设备篡改

  • 物理访问设备窃取数据或安装恶意软件

14. 固件漏洞/供应链漏洞

  • 依赖供应商识别漏洞并提供修复

15. 生态系统漏洞

  • 不安全的API等接口成为黑客入口点

如何防御物联网安全风险

IT团队应采取多层方法来缓解物联网安全风险,并采用零信任安全方法:

具体防御措施

  • 制定并执行强密码策略
  • 使用威胁检测软件和网络监控工具
  • 建立全面的资产检测和管理计划
  • 进行设备漏洞评估
  • 禁用不需要的服务
  • 执行定期数据备份
  • 实施网络分段
  • 安装对抗各种攻击类型的软件

数据保护策略

使用可见性工具、数据分类系统、数据加密措施、数据隐私测量和日志管理系统。

物理安全措施

  • 将设备放置在防篡改外壳中
  • 移除制造商在部件上包含的任何设备信息
  • 将导体埋入多层电路板中
  • 设备应具有禁用功能

通过结合策略执行和软件来检测和处理任何威胁,组织可以建立更强大的物联网安全防护体系。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