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主建立在信任之上,而这份信任正在出现裂痕。近半数美国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支持者,都对选举是否公平进行表示质疑。部分选民仅在己方获胜时才接受选举结果。问题不仅在于政治两极分化,更在于对民主机制本身信任的逐渐侵蚀。
评论员将这场信任危机归咎于意识形态部落主义、虚假信息宣传和党派回声室效应。但这些解释忽略了关键一环:人们对支撑美国投票各个环节的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不安。
美国选举的数字化转型迅速而全面。仅二十年前,大多数人还使用机械杠杆或打孔卡投票。如今,超过95%的选票通过电子方式统计。数字系统已取代纸质选民名册,接管选民身份验证流程,并整合到注册、计票、审计和投票系统中。
这一技术飞跃使投票更便捷高效,有时也更安全。但新系统也更为复杂,而这种复杂性正被企图破坏民主者利用。
近年来,威权政权完善了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策略:通过不断质疑美国各州选举工具的可信度,逐步削弱美国人对民主的信念。这是一场持续运动,旨在分裂公民信任,让美国人相信民主被操纵——尤其是当己方落败时。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战。没有证据表明有人成功入侵投票机篡改选票。但对选举系统的网络攻击无需成功即可产生影响。即便是单次失败的入侵,经耸人听闻的标题和政治回声室放大,也足以动摇公众信任。通过利用人们对数字系统复杂性和不透明性的现有焦虑,敌对势力为虚假信息和阴谋论创造了肥沃土壤。
测试网络恐惧
为验证这一动态,我们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精确揭示网络攻击如何侵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的投票信任。我们在选举日前后对3000多名选民进行了调查,让他们观看一系列虚构但高度逼真的突发新闻报道,描述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我们随机分配参与者观看不同类型的新闻:一些描述对选举系统的网络攻击,另一些描述对电网等无关基础设施的攻击,第三组为中性对照组。
正在接受同行评审的结果既引人注目又发人深省。仅仅接触网络攻击报道就会削弱对选举过程的信任——无论党派立场如何。支持失败候选人的选民信任度下降最严重,三分之二的民主党选民对选举结果表现出更高怀疑。
但获胜者同样信心下降。尽管大多数共和党选民因胜利而接受选举的整体安全性,但看过网络攻击新闻报道的人中多数仍持怀疑态度。
攻击甚至无需与选举相关。对公用事业等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也会产生溢出效应。选民似乎会推断:“如果电网能被黑客入侵,我凭什么相信投票机是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数字机器投票的选民最为动摇。对于这群人,对计票准确性的信任度下降幅度几乎是通过邮寄投票且未使用任何技术选民的两倍。他们亲身使用过被描述为易受攻击的系统,使威胁个人化。
原因不难理解。当你刚用触摸屏投完票,就看到数字系统被入侵的新闻报道,逻辑上的联想并不遥远。
我们的数据表明,在数字社会中,信任与不信任的感知是流动的、具有传染性且易被激活。网络领域不仅关乎网络和代码,也关乎情感:恐惧、脆弱和不确定性。
信任防火墙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废弃电子投票机?未必。
每个选举系统,无论数字还是模拟,都存在缺陷。在许多方面,当今的高科技系统已通过选民可验证的纸质选票解决了过去的问题。现代投票机减少了人为错误,提高了可访问性,并加快了计票速度。没人怀念2000年悬吊孔屑的争议。
但技术无论多先进,都无法独自灌输合法性。它必须与更难编码的东西结合:公众信任。在外国对手放大每个缺陷的环境中,网络攻击可能引发怀疑螺旋。选举仅安全已不足够——选民还必须感知到其安全性。
这就是为什么围绕选举的公众教育如今与防火墙和加密网络同样重要。选民必须了解选举如何运行、如何受保护以及如何发现和纠正故障。选举官员、民间社会团体和研究人员可以教授审计工作原理,举办开源验证演示,并确保高科技选举过程对选民而言易于理解。
我们相信这是对民主韧性的必要投资。但它需要主动而非被动进行。当怀疑生根时,为时已晚。
同样关键的是,我们确信是时候重新思考网络威胁的本质了。人们常以军事术语想象它们。但该框架忽略了这些威胁的真正力量。网络攻击的危险不仅在于它们能破坏基础设施或窃取机密,更在于它们侵蚀社会凝聚力,播撒焦虑,削弱公民对民主制度的信心。这些攻击通过让人怀疑任何事物可信度,侵蚀了真理本身的概念。
如果信任是目标,那么我们相信当选官员应开始将信任视为国家资产:需要建立、更新和捍卫的东西。因为最终,选举不仅关乎选票被统计——更关乎人们相信这些选票有效。
而在这信念中,蕴藏着民主真正的防火墙。
本文与Ryan Shandler和Anthony J. DeMattee合著,原载于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