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审计署建议政府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打击欺诈行为

英国国家审计署报告指出,政府应通过实时数据共享和分析技术构建预防性反欺诈体系,预计可挽回每年550-810亿英镑的税收损失。报告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风险交易识别中的应用及跨部门数据共享的挑战。

政府现有反欺诈措施的局限性

英国政府部门目前拥有28个数据共享协议用于欺诈检测,但国家审计署(NAO)最新报告指出,这些措施过度依赖事后追查,缺乏预防性控制机制。现有数据分析工具主要用于识别已发生的错误支付,而非嵌入业务流程的前端预防。

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

2023-24年度英国因欺诈和错误导致的财政损失高达550-810亿英镑。报告显示,从基础的去重检查到人工智能风险交易识别,数据分析技术能确保资金准确流向合法接收方。NAO特别强调:“高质量关联数据可使新技术快速实现投资回报,无需等待整体数字转型完成。”

数据共享的体制障碍

报告揭示三大核心问题:

  1. 国家欺诈倡议等中央数据平台使用率不足,主因是官员认知不足及成本顾虑
  2. 反欺诈团队对可用数据集缺乏了解
  3. 数据格式与系统的不一致性严重阻碍分析效率

关键建议与技术路线

  1. 强制性数据共享:财政部应强制使用国家欺诈倡议,并与公共部门欺诈管理局(PSFA)共同制定中央工具使用标准
  2. 跨系统安全架构:建议PSFA与政府数字服务署(GDS)基于《2017年数字经济法案》建立受控数据共享流程,防范欺诈者跨系统渗透
  3. 私有数据源整合:提议引入Cifas等第三方欺诈数据库增强监测能力

数字转型的未竟之路

尽管GDS的《现代数字政府蓝图》包含反欺诈数据分析愿景,但NAO指出其缺乏具体实施计划,特别是在欺诈数据分析维度尚未建立系统框架。报告警告,随着数据共享范围扩大,必须建立清晰的持续治理机制来管理跨系统访问风险。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