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感知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执行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某中心研发的Vulcan机器人如何通过三维力传感器与创新控制算法实现触觉感知,完成在织物储物仓中精准抓取和存放物品的任务,包括末端执行器设计、空间感知算法及物理交互推理等核心技术。

触觉感知在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执行中的突破性应用

某中心近期宣布,其Vulcan机器人已完成试点试验并进入测试阶段。该机器人系统专为在织物储物仓中执行物品存放(Stow)和抓取(Pick)任务而设计,通过融合触觉传感与视觉感知,实现了对随机堆放物品的精细化操作。

系统架构与硬件创新

末端执行器设计

机器人配备两种专用末端执行器(EOAT):

  • 抓取执行器:采用双平行板夹持结构,内置传送带系统,可在固定位置通过传送带滑动插入物品
  • 吸盘执行器:配备深度摄像头,实时监测抓取过程中物品位置变化
  • 辅助臂:配备钩状工具,用于操作储物仓口的弹性束带

执行器集成六维力/扭矩传感器,可精确测量与环境的交互力,在施加过度力前自动停止操作。

核心算法技术

三维感知与空间建模

系统通过三组立体相机构建精确的环境三维点云模型。针对弹性束带造成的成像困难,采用生成式AI合成训练图像,并通过三个深度学习模型分别实现:

  1. 弹性束带分割
  2. 储物仓分隔空间分割
  3. 物品实体分割

存放算法创新

  • 使用卷积运算在二维图像中识别可插入空间,投影至三维模型后生成操作可行性指示(affordances)
  • 机器学习模型生成工具插入路径指导
  • 物理推理层预测物品移动时的力学特性(如刚性/柔性物体区别)

抓取算法实现

  • 采用MaskDINO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分割,新增分类层区分物品状态(无障碍/被遮挡等)
  • 通过对比学习训练产品匹配模型,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和产品变化
  • 使用符号距离函数表征三维场景空间关系
  • 基于表面平坦度和碰撞概率评估最佳吸附点

操作流程优化

机器人通过接触进行运动规划和控制,模拟人类"先接触桌面再滑动抓取"的行为模式。当需要移动物品腾出空间时,算法将基本控制原语(接近、延伸刮板、清扫、弹出物品)串联成完整操作序列。

系统部署与效能

试点阶段在华盛顿州某中心部署6台存放机器人,测试阶段将新增30台机器人,最终计划在德国设施实现更大规模部署。该系统特别针对最高和最低货架设计,人类操作员可集中处理中间货架和高难度操作任务。

该技术标志着机器人操作范式的根本转变,从"仅能在自由空间移动"进阶到"通过力反馈实现高接触性操作",为未来20年的机器人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相关技术细节详见研究论文:Pick | Stow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