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技术前沿突破
某中心在IEEE口语语言技术研讨会(SLT)上展示多项创新研究,聚焦语音识别领域的机器学习技术突破,包括自适应量化中心、对比预测编码迁移学习、教师集成差分隐私等。
关键技术研究
加速器感知的传感器语音识别训练
针对神经网络加速器(NNA)芯片部署时全精度模型性能下降问题,研究人员提出训练阶段模拟NNA操作的方法,通过高度并行化定点运算提升效率。
解码算法对语言生成公平性影响分析
系统研究不同解码算法对大型语言模型公平性的影响,发现超参数变化会导致公平性显著差异,并提出公平性评估中的解码细节报告规范。
端到端语音识别的差分隐私教师集成
采用教师集成私有聚合(PATE)技术,通过多个噪声模型训练单一学生模型,在满足差分隐私约束的同时将词错误率降低26%-28%。
多语言语音识别的语言特定注意力参数
在基于Conformer编码器的注意力机制中使用语言特定参数,使多语言自动语音识别模型性能相对基线提升12%,相对单语言模型提升36%。
引导式对比自监督预训练
改进对比预测编码(CPC),最大化先验知识模型表示与预训练模型输出的互信息,相比纯CPC预训练进一步降低词错误率。
隐式声学回声消除技术
通过隐式声学回声消除机制,使模型在设备播放音频时仍能准确进行关键词检测和语音指令识别,召回率提升最高达56%。
模块化语言理解模型的领域专家混合
采用混合专家网络(MoE)的自然语言理解模型,每个网络层对应不同领域,部署后更新更便捷且对性能影响更小。
文本到SQL系统的N最佳假设重排序
通过生成预测SQL查询子句的查询计划,以及匹配槽值前缀/缩写的模式生成算法,提升文本到SQL系统的连贯性和正确性。
表达性语音合成的韵律表示粒度
研究发现词语级韵律表示在容量和预测性间取得最佳平衡,将合成语音与录音自然度差距缩小90%。
CTC语音识别模型的个性化技术
针对连接时序分类(CTC)模型的条件独立性假设,提出编码器和束搜索解码器的偏置技术,在领域特定稀有词上F1分数提升60%。
基于标准化流的非平行口音转换
通过重映射音素条件、调整时长和注意力机制对齐序列,实现跨区域口音的高质量转换。
RNN传感器语音识别的残差适配器
通过残差适配器训练和动态适配器融合,实现新词识别召回率超90%,词错误率相对 degradation 小于1%。
设备端语音识别的亚8位量化
提出自调整量化中心的压缩机制,相比8位量化感知训练节省30.73%内存占用,降低31.75%用户感知延迟。
技术应用价值
这些研究显著推进了语音识别技术在精度、效率、隐私保护和多语言适配方面的边界,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