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项软件开发者必备的技术能力
1. 掌握正确的编程语言
建议深入学习并专注于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从而能够自信地用该语言编写代码。
2. 精通开发平台
至少需要掌握一个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或框架。平台通常指操作系统(OS),也可以是类似操作系统的抽象层。选择特定平台(如iOS或Windows)并熟悉其开发工具、惯用模式和常用框架。
3. 框架或技术栈
框架是用于在特定平台或多个平台上开发代码的库集合,能简化常见编程任务。技术栈(如MEAN栈)是一组常用于创建完整应用程序的技术组合,包括MongoDB、Express.js、AngularJS和Node.js等。
4. 基础数据库知识
需了解关系型数据库和文档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查询、插入、更新、删除数据以及数据集连接,并能通过代码与数据库交互。
5. 编程逻辑
逻辑思维是编程的核心能力。通过实际开发软件解决问题,专注于代码背后的逻辑而非死记语法。
6. 算法与数据结构
算法是解决编程问题的通用方法(如排序算法),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哈希和集合等。掌握这些能高效解决复杂问题。
7. 命名规范
为变量、函数和类选择恰当名称,使代码易于理解,减少他人理解成本。
8. 代码可读性
通过良好命名、单一职责、一致格式和避免过度嵌套提升代码可读性,需考虑阅读者的技能背景。
9. 高质量代码与减少缺陷
高质量代码的关键是简洁性和可测试性。将代码拆分为独立模块便于测试,虽前期耗时但能提升产品价值。
10. 避免代码重复
防止数据、类型和算法重复,通过重构技术消除重复,节省时间和维护成本。
11. 整洁代码原则
遵循简洁性、一致性、清晰命名、避免重复和可读性等原则,提升协作和调试效率。
12. 面向对象设计
通过对象管理复杂性,理解类、继承类型(多态和封装)等概念,主流语言仍受面向对象设计影响。
13.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如桥接模式)是解决常见问题的指导方案,分为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需合理运用而非过度应用。
14. 测试
熟悉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单元测试、边界条件、测试自动化和验收测试等概念。开发者应自行测试代码以确保专业性。
15. 调试
90%时间用于排查代码问题。高效调试包括重现错误、分析原因、编写单元测试、隔离问题并确保理解解决方案。
16. 代码维护
通过添加单元测试、清理命名、重构代码段提升可读性,自动化流程并谨慎添加注释。
17. 版本控制
掌握Git等版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代码历史管理、多人协作和版本合并,降低代码丢失风险。
18. 代码复用
在确保代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复用加速开发并降低成本,需权衡可行性和最佳实践。
19. 开发方法论
常见方法包括瀑布开发和敏捷开发。
20. 软件架构
运用SOLID原则(单一职责、开闭原则等)、经济原则(机会成本、延迟成本)和最小化原则设计软件,确保项目连贯性和成功率。
21. 软件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结构化的任务计划(如后端、前端清单),为开发过程提供清晰方向。
22. 编码速度提升
通过快速打字、领域专业知识、时间管理和代码质量优化提升效率。
23. 构建与部署
自动化构建系统编译代码并运行测试,部署系统将代码发布到生产或测试环境。需了解DevOps基础和实践,如虚拟环境测试和分阶段部署。
24. 接口理解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接口强制类实现特定行为,提升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25. 动态编程
通过最优子结构和重叠子问题优化重复性解决方案,使用指导结构解决问题。
26. 低代码开发
低代码工具通过预编码块节省时间,使团队更专注于用户需求,是一项实用技能。
27. 流程图
通过可视化代码流程设计解决方案,辅助沟通、功能分析和bug排查。
28. 静态方法创建
静态方法用于声明全局常量或创建对象,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增加复杂性。
29. 以客户为中心的编程
通过精细规划、原型设计、及时反馈满足客户实时交互需求,建立品牌忠诚度。
30. 最终用户指南制作
创建含可视化元素的用户指南,采用用户故事格式和截图提升可读性,受项目经理和客户青睐。
31. 数据备份策略
区分关键数据(如源代码),保存三份副本:工作副本、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简化文件管理。
32. GDPR合规知识
遵循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实现数据删除、导出、第三方通知和用户同意等功能,降低违规风险。
技能评估与提升
通过编程竞赛(如HackerRank)对比解决方案质量,获取反馈并跟踪进度。高效学习步骤包括:概览领域、设定可衡量目标、收集资源、制定计划、实践操作和教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