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eFPGA实现密码敏捷性:安全ASIC和SoC设计的必备要素
在数字威胁日新月异、量子计算即将到来的时代,对真正密码敏捷性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从日益先进的AI攻击到区域监管要求,唯一确定的是静态安全模型已不再足够。硬件适应性现已成为安全芯片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
eFPGA(嵌入式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正是应对现代密码和硬件安全挑战的理想解决方案。本文探讨了将Menta eFPGA嵌入ASIC或SoC设计中对于实现密码敏捷性和长期产品韧性的九个关键理由。
支持未来密码算法
后量子密码(PQC)已经到来。随着RSA和ECC将面临量子攻击的威胁,NIST正领导标准化量子安全替代方案的工作。来自Xiphera和PQSecure等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表明,eFPGA可以高效实现Kyber和Dilithium等PQC算法,具有优异性能和较小占用面积,确保前向兼容性。
现在和未来都能缓解侧信道攻击
eFPGA支持 hardened 硬件逻辑,可抵抗100多种已知侧信道攻击,包括功耗分析、电磁辐射和故障注入。恒定时间执行、掩码和冗余逻辑等技术使设计人员能够适应不断演变的漏洞。
可在现场演进的防篡改防御
eFPGA的可重构特性支持运行时更新,防止逆向工程和物理篡改。安全比特流更新和动态逻辑混淆等功能在芯片内部提供了不断发展的安全边界。
掌控安全堆栈
通过在芯片内设计自己的密码机制来避免供应商锁定。使用eFPGA,您拥有关键逻辑路径,能够完全控制IP、安全更新和认证流程,而不会暴露于第三方供应链风险。
混淆=防止IP盗窃
逆向工程eFPGA实现的密码模块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固定功能的ASIC逻辑不同,未编程的eFPGA呈现为不可区分的结构,使其极难分析或克隆。
智能硬件/软件协同设计实现密码加速
通过仅将关键密码操作卸载到eFPGA来平衡性能和成本。在我们与PQSecure的合作中,通过将任务在CPU和eFPGA之间分区,加速了XMSS算法,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减少了硅面积。
硬件层的OS和IPC认证
通过使用在Ring 0运行的eFPGA逻辑,您可以将操作系统级认证和安全进程间通信直接嵌入CPU架构。这种低级绑定大大减少了特权升级或IPC篡改的攻击面。
区块链保护IP的可追溯性和唯一性
每个Menta eFPGA IP都带有唯一的区块链注册ID和证书,确保零风险的IP复制、篡改或未经授权重用。这为您的芯片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了可追溯性保证。
即时篡改响应能力
得益于D触发器扫描链的使用,Menta eFPGA设计可以在检测到篡改时在单个时钟周期内擦除和关闭。即使在实时物理攻击场景下,也能实现零数据恢复。
结论
密码威胁正在演变。监管日益严格。安全漏洞的成本不断上升。在ASIC或SoC中实施Menta eFPGA为您提供了保持同步的硬件敏捷性。无论是抵抗侧信道攻击、加速PQC采用,还是支持动态威胁缓解,适应性安全现在已成为基准要求,而不是额外优势。
我们邀请芯片设计人员、安全架构师和合规官重新思考他们当前的架构。安全的未来是灵活的,而通过eFPGA,这一未来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