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DNS安全:新指南引领网络安全控制的战略转型
长期以来,网络安全界对DNS安全的定义缺乏共识——究竟是仅指域名系统安全扩展(DNSSEC)?还是防护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或是将DNS作为网络安全控制手段阻断恶意软件(即防护性DNS)?这种模糊性导致策略碎片化与防御机会的错失。随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更新SP 800-81《安全域名系统(DNS)部署指南》以及欧盟NIS2指令强化相关主题,行业终于获得了更完整且实用的定义。
在NIST早期版本中,DNS安全常被等同于DNSSEC。虽然DNSSEC至今仍重要,但已不是全貌。变革何在?从加密DNS标准到智能威胁情报,技术格局已发生巨变。与此同时,攻击者充分利用防御缺口,针对配置不当的DNS系统发起域名劫持,支撑网络钓鱼活动。
尽管防护性DNS在政府领域逐渐普及,许多供应商仍淡化其价值,将DNS安全误导为“复选框功能”或防火墙附属特性。在SASE和零信任框架中,DNS常被忽视。预算受限时,众多企业未将其列为优先事项。但忽视DNS安全将导致实际风险与机遇流失。
这一现状正在改变。正如Rik Turner近期分析所指出的,当部分企业聚焦平台整合时,NIST SP 800-81提出了更全面的安全DNS部署框架,围绕三大支柱展开:
- 保护DNS基础设施:作为IT核心组件,DNS需部署于高弹性架构中,采用专用平台抵御DDoS等威胁
- 保障DNS系统完整性:攻击者已证明可通过劫持配置错误域名或污染DNS缓存,将用户导向欺诈站点
- 部署防护性DNS控制:基于DNS威胁情报实施策略,阻断对已知恶意站点的访问请求
这一现代蓝图融合了网络韧性建设与威胁缓解策略。Infoblox威胁情报团队持续追踪攻击者利用DNS的新手法——从劫持合法域名到使用仿冒URL实施钓鱼攻击。随着更多政府采用防护性DNS且安全团队强化防御,一个共识日益清晰:DNS安全已从可选项变为基石能力。
脚注
- NIST SP 800-81《安全域名系统部署指南》,Rose, Scott等人,2025年4月
- 《NIS2指令技术实施指南》,欧盟网络安全局,2025年6月
- 《更严格的DNS安全要求为Infoblox创造机遇》,Turner, Rik,Omdia,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