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接触生产平台与安全代理测试指南

本文深入探讨零接触生产(ZTP)平台和安全代理的安全测试方法,涵盖Web攻击面、钩子漏洞、集中化风险、默认模板安全等15个关键审计点,帮助安全团队识别和防御生产环境中的潜在威胁。

SRE?ZTP?安全代理在生产环境中的作用

“生产环境的每次变更必须通过自动化执行、软件预验证或经审计的应急机制完成。”——Seth Hettich,谷歌前生产团队负责人

这一术语由谷歌DevOps团队推广,至今仍是黄金标准。在此模式下,站点可靠性工程师(SRE)作为特定工程师群体,拥有SSH生产访问权限以处理故障。但这种访问权限若因操作失误或账户泄露,会引入可靠性和安全风险。为平衡风险,企业应自动化大部分生产操作,同时提供必要的手动变更途径——这便是“零接触生产”(ZTP)模式的基本逻辑。

生产环境中的安全代理

“安全代理”模型指允许授权人员访问或修改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或特定应用状态的工具。根据原始定义:

在谷歌,我们通过配置限制目标系统仅接受代理调用来强制执行此行为。该配置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指定哪些客户端角色可执行哪些应用层远程过程调用(RPC)。代理检查访问权限后,通过RPC将请求发送至目标系统执行。通常,每个目标系统运行一个应用层程序接收请求并直接执行。代理会记录所有请求及与系统交互的命令。

安全代理的安全角色

ZTP可预防多种故障场景(如拼写错误、剪切/粘贴错误、终端误操作、低估受影响机器范围等)。理论上,它是保护生产环境免受人为错误影响的有效方式,同时也能阻止某些恶意访问。典型场景包括SRE账户被入侵或恶意操作,攻击者可能利用权限宕机、攻击其他机器、窃取密钥或批量抓取用户数据。因此,随着攻击者将此类服务作为高价值目标,其安全测试愈发重要。

当前ZTP实践现状

目前许多企业需安全代理工具实现愿景,但普遍存在重复造轮子现象。原因在于市场不成熟且缺乏现成解决方案。开发过程中,安全团队虽参与指导委员会,但可能缺乏领域特定逻辑。另一问题是DevOps团队通常主导开发,优先考虑可用性和完整性而牺牲保密性。实际上,ZTP框架开发团队应与SRE和安全团队全程协作,将安全与可靠性最佳实践融入框架基础而非后期追加。

此外,这些解决方案采用率低且存在宽松解读(甚至开发人员直接使用系统访问生产环境)。这些服务对渗透测试者和攻击者极具吸引力。可以说,任何入侵企业环境的攻击者都应首先瞄准这些服务以提升权限。

ZTP工具/服务审计要点

以下是我们测试ZTP实现时常见的漏洞类型:

A. Web攻击面
ZTP服务常暴露基于Web的前端,用于监控、提交命令/任务或检查输出。这些前端是经典Web漏洞的主要目标,包括CSRF、SSRF、IDOR、XXE和CORS配置错误。若前端用于命令审核,则攻击面更广。

B. 钩子漏洞
Webhook因与团队成员和值班工程师交互而被ZTP平台广泛使用。这些钩子对命令审批流程和监控至关重要。攻击者可能尝试操纵或抑制Pagerduty、Slack或Microsoft Teams的机器人/钩子通知。需关注内容欺骗、Webhook认证弱点和重放攻击。

C. 安全集中化风险
ZTP平台的安全检查通常集中评估。部分解决方案为保障可用性会独立托管,以评估SRE团队设置的规则。必须评估核心服务安全性,因为利用或污染其可见性可能影响整个基础设施(如服务宕机时谁可访问?)。假设攻击场景中,若规则仅允许重启特定比例设备,攻击者可通过ping回复欺骗或HTTP健康端点中间人攻击伪造主机存活状态。因此,网络通信也需零信任防御。

D. 不安全默认模板
管理服务访问控制的策略配置模板通常提供给服务所有者,但其本身可能引入错误。应通过提供模板或自动生成默认安全设置引导用户正确选择。完整设计策略参见《构建安全可靠系统》[3]。

E. 日志管理风险
命令输出的不一致或过度日志保留可能带来风险。攻击者可能利用日志保留差异访问用户数据或命令中的敏感信息。

F. 速率限制配置
适当的速率限制可防止攻击者单方面批量更改生产环境。配置需与相关服务团队协商确定。

G. ACL所有权问题
服务所有权或权限逻辑可能存在缺陷。若SRE可通过同一ZTP服务或其他方式编辑成员数据,攻击者同样可绕过整个解决方案。

H. 命令安全保障
应对可运行命令或任务定义严格的参数和配置允许列表。类似“无文件攻击”(lolbins),若未妥善审查命令参数,滥用风险将增加。

I. 可追溯性与范围界定
必须始终要求用户提供命令执行原因(谁、何时、什么、为何)。确保ZTP平台中的可追溯性和范围界定有助于明确操作及其合理性。

J. 范围化访问控制
ZTP平台应具备规则,不仅检测用户是否获权访问数据,还需明确数据类型和规模。缺乏细粒度授权或查询用户数据的范围规则会增加滥用风险。

K. 接口差异化要求
ZTP平台通常提供远程过程调用(RPC)和命令行接口(CLI)两种代理接口。RPC代理用于以受控方式代表用户/服务在生产环境运行CLI。因实现方式不同,需重点关注访问要求或逻辑的差异。

L. 服务规则与全局规则
规则评估优先级(全局规则优于服务特定规则)是另一关注点。通常服务规则不应覆盖全局规则,只能设置更严格要求。

M. 命令解析机制
若强制执行允许列表,需检查创建允许列表时的命令解析方式(抽象语法树/AST、正则表达式、二进制匹配等)。

N. 竞态条件防护
所有操作应排队处理,并遵守全局命令队列。若发出两个并发操作,不应存在竞态条件可能。

O. 应急机制审计
ZTP模式中始终提供应急响应机制(break-glass)。审计此模式至关重要:进入应急模式必须产生告警、提供理由、通知安全团队并详细记录。作为额外措施,零信任网络的应急机制应仅允许从特定位置(如组织的物理安全屋)访问。

结论

随着更多企业开发和采用零接触生产平台,理解和测试这些服务的安全漏洞至关重要。未来几年ZTP供应商和解决方案的增加,为安全专业人员研究和跟踪这些平台的安全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

参考文献

  1. MichaŁ Czapiński and Rainer Wolafka from Google Switzerland, “Zero Touch Prod: Towards Safer and More Secure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USENIX (2019).
  2. Ward, Rory, and Betsy Beyer. “Beyondcorp: A new approach to enterprise security”, (2014).
  3. Adkins, Heather, et al. “Building secure and reliable systems: best practices for designing, implementing, and maintaining systems”. O’Reilly Media, (202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