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艺术领域,鲜有创作者能像平凯琉那样,将熟悉的事物转化为悄然令人不安的存在。这位自学成才的日本艺术家主要使用Blender进行创作,以其精心打造的阈限空间——自助洗衣店、公寓、火车站、书店等——在国际上引起关注。这些场景既真实亲切,又莫名疏离。
平凯琉作品的卓越之处不仅在于技术精度,更在于其营造的氛围。这些环境沉浸于静默与暗示之中,捕捉了常被忽视空间的"中间"特质。它们可能令人怀旧、诡异或舒适,这种模糊性正是艺术家的意图。平凯琉拒绝定义自己的作品,认为每位观者都应自由邂逅,带入各自的记忆、感受与解读。
从插画到3D的转变 平凯琉最初从事插画创作,主要聚焦女性角色,关注"如何让人物更具吸引力"。转向3DCG后,他往往不再设置明确的主角角色,转而需要引导视线关注空间本身,让整体构图传达氛围。因此,他现在会花更多时间在以往不太关注的元素上,如"物件摆放位置"和"灯光营造的氛围"。他认为,绘制角色时培养的"让人物出彩的要素"现已演变为"让空间如人般述说的视角"。
细节营造氛围的关键 平凯琉特别强调物件摆放使观众视线汇聚于中心,以及对称性创造左右平衡,以收紧整体场景。他认为整体色彩、相机抖动以及物件摆放形成的"汇聚于屏幕中央的线条"对氛围影响巨大。色彩主导整个空间的印象,相机抖动表达角色与情境的紧张与绝望。通过让观众视线自然汇聚于中心,即使漫不经心地观看,也能直观感知场景的整体氛围与诡异感。
AI在创作流程中的角色 平凯琉将AI视为"外包"工具,将CG艺术家不一定擅长的细节工作(如产品包装纹理制作)交由AI处理,从而能专注于构图和空间设计等核心方面。他明确划清界限:作品方向和氛围等核心部分必须亲自精心决定,而纹理制作和变体考虑等流程则可借助AI提高效率。他始终意识"在哪个阶段、多大程度上借助AI的力量",在适度融入AI优势的同时优先保持自身感官与表达,从而在保留独特氛围的同时拓展新表现手法的可能性。
给Blender新手的建议 平凯琉指出Blender的最大优势在于免费使用,YouTube上有无数教程可供自学。他建议保持耐心与坚持的态度,试错过程本身就是宝贵经验。完成项目后分享至社交媒体也很重要,即使小挑战也可能引起关注,带来意外联系或认可。
电影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平凯琉深受小津安二郎和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作品的吸引,这两位导演对背景和空间设计的热爱令他感触颇深。他们都拥有独特的空间感知方式,即使截取屏幕一部分也充满张力与美感,宛如一幅"画作"。平凯琉在自己的创作中旨在打造"如画作般可欣赏的空间",而非仅仅是背景。
通过将从电影作品中学到的空间意识融入自己的CG表达,平凯琉希望即使在日常场景中也能创造出神秘深度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