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连接世界的通信先驱
IEEE终身会员小野誠三荣获IEEE贾加迪什·钱德拉·博斯无线通信奖章,以表彰其在推动3G和4G移动网络标准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移动通信的技术演进
第一代网络(1G)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推出,主要面向国内或区域通话,无法发送短信或其他数据。1G网络存在信号干扰导致的通话中断问题,且缺乏加密机制导致窃听风险。
1991年出现的2G网络标志着行业向数字化转型,安全性得到提升并扩展了功能范围,实现了基本短信功能。但由于各国采用不同技术和协议,需要建立行业统一的标准化蜂窝通信基础设施。
3G标准化的技术突破
小野誠三在3G网络形成过程中帮助协调了企业和国家的基础设施。他开发了快速蜂窝搜索算法,该算法使移动设备能够快速识别蜂窝网络中的最近基站,且不依赖GPS等其他系统,使过程更简单、快速且成本更低。
在1990年代,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全球新兴的数字蜂窝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电信公司和监管机构)共同构想真正全球蜂窝网络的基础设施。这需要制定单一标准。
技术标准之争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在1997年12月的马德里会议上讨论了3G标准控制权问题。争论涉及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不同接入技术。1998年1月,ETSI投票决定将W-CDMA作为全球3G网络的主导标准,同时分配有限3G频谱给TD-CDMA(时分和码分方法的组合)。
在3G标准化斗争的最后阶段——宽带CDMA与CDMA2000之间的辩论中,小野成为帮助达成协议的主要参与者。他领导运营商协调组提出改变码片速率(传输3G代码最小单元的频率)。
从3G到4G的技术飞跃
1999年至2001年间,小野每天包括周末都在工作,最终使某机构成为2001年10月首家商业推出3G的公司。3G无线标准大大超过了2G的数据速率:2G平均下载速度约为40kbps,而3G最终达到8Mbps。这种速度上的巨大差异使3G成为第一个支持移动视频通话、互联网浏览、在线游戏和流媒体视频内容的全球标准。
2009年,某机构和瑞典电信公司推出了全球首个4G/LTE网络,速度比3G快五倍,实现了高清视频流媒体、无延迟在线游戏和新一代移动应用。
小野在全球4G标准化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担任某公司研发战略董事总经理,后来成为首席技术官和执行副总裁。
标准化工作的持续影响
小野目前担任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主任,致力于实现"连接未连接者"的使命。他强调通用规范被广泛采用后可以创造规模经济,促进竞争并降低价格,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与IEEE的密切合作,包括联合举办关于实现气候韧性的研讨会,小野继续推动全球技术标准机构的积极协作,以促进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