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流媒体设备研发中的射频干扰攻克

本文揭秘某中心工程师团队如何通过电磁仿真建模、噪声抑制技术和创新天线设计,在99mm紧凑空间内实现4K高清流媒体传输,突破射频干扰技术瓶颈,最终打造出成本低于50美元的高性能电视棒设备。

4K流媒体设备研发中的射频干扰攻克

2018年10月,某中心推出Fire TV Stick 4K电视棒时,因其三大特性广受欢迎:支持4K流媒体与杜比全景声/视界技术、紧凑的棒状外形、以及低于50美元的售价。然而回溯至2017年,工程师团队面临核心难题: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这三要素。

噪声控制的技术挑战

4K视频流传输需要极高的Wi-Fi数据速率,这对射频干扰(RFI)的容忍度几乎为零。此前非4K版本的电视棒在4K速率下会出现射频干扰,导致视频卡顿。资深射频系统工程师指出:“必须彻底解决干扰问题,才能为用户提供无缓冲的可靠4K观影体验。”

HDMI棒状设计使天线更靠近电视,加剧了RFI挑战。传统信号调理方法因4K传输速率过高而失效,且小型设备中不存在抗噪声天线方案,需要通过根本性创新实现突破。

多学科协同创新

团队通过物理原型和全3D电磁仿真模型进行微观分析,模型包含天线、印刷电路板(PCB)、屏蔽罩、散热器和HDMI连接器等机械细节及电气特性。解决方案采用双管齐下策略:

  1. 重新规划集成电路布局以降低噪声发射
  2. 创新设计抗噪声天线结构

资深天线设计工程师解释道:“现有流媒体设备多采用单极天线等传统方案,这些天线在噪声环境中性能会下降。”团队最终发明了具有噪声适应性的新型天线设计,这在小型设备领域属于科学与工程突破。

系统集成与验证

设备仅99×30×14mm的尺寸要求各领域团队(热管理、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可靠性)高度协同。每个设计变更都会引发连锁反应,需要前所未有的跨团队协作。

原型设备经过100多种电视型号的严格测试,证实其能够向任何电视传输4K信号。整个技术验证过程在六个月内完成,为产品化奠定基础。

当前新一代设备已支持Wi-Fi 6技术,将天线创新推向新高度。该项目彰显了通过科学研究驱动根本性创新,最终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的技术路径。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