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发现来自人类用户的网络流量正在下降。而原因,毫不意外地指向了AI搜索。
维基媒体基金会的马歇尔·米勒发布文章指出全球趋势如何对维基百科产生负面影响。文章提到,维基媒体基金的算法会对人类和机器人的流量进行分类。2025年5月,该基金会观察到来自巴西的看似人类流量异常偏高。经过调查后,他们更新了机器人检测系统,随后重新分类了2025年3月至8月的流量数据。结果显示,大量流量实际上是旨在规避检测的机器人。
分析显示,与2024年同期相比,维基百科的人类用户流量下降了约8%。维基媒体认为这一下降是由于机器人流量造成的,而这些机器人流量源于搜索引擎、聊天机器人和社交媒体上的生成式AI摘要。文章指出,维基百科的数据集被用于训练几乎所有大型语言模型,但这些模型并不总是链接回维基百科网站。报告还提到,这种行为并非维基百科独有,其他平台和出版商也观察到了相同现象。
你可能记得谷歌此前否认AI搜索结果会导致流量减少,称其并未从博客和其他网站窃取流量,尽管有报道称谷歌AI概览每月用户超过20亿。嗯,这里有确凿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而且这一结论来自一家业务完全依赖网络流量的公司。
当用户从AI获得所需信息后,他们不会访问信息来源,也不会继续该会话。这导致信息来源的流量损失。
据TechCrunch报道,维基百科本身在6月份尝试了AI生成摘要,并引起了编辑们的批评。这是不道德的。
别误会。AI搜索提供了很多价值,根据你研究的主题,它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就个人而言,我发现AI搜索在特定场景下很有用,比如购物、搜索优惠券、提取产品信息、条款和条件等,这些信息可能深藏在常规搜索无法显示的网站中。
然而,问题在于AI搜索结果的质量通常并不比传统搜索引擎更好。机器人可能会基于低质量帖子、不准确内容、社交媒体上的虚假帖子等生成摘要。有多少人会花时间验证结果?我想不多,他们只是假设AI说的都是真的,这往往具有误导性,因为你在网上看到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AI生成的。这种不准确性通常被称为"幻觉",但我认为这个说法有点误导性。AI模型没有感知能力,它们是在数据集上训练的。如果它不能独立思考,它就不能产生幻觉。它们只是复制信息,而不是创造信息。
搜索中的AI需要改进,并确保网站获得适当链接的认可。维基百科正在鼓励AI用户访问原始资料。它正在组建两个新的读者团队(读者增长和读者体验),以改进用户访问维基百科的方式,同时还在开发一个归属框架以及其他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