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认知悖论:为何越懂技术的人越不愿拥抱人工智能?

最新研究发现AI认知与接受度存在悖论关系:AI素养较低者更易接受AI技术,尽管他们认为AI能力较弱且存在伦理问题,这种热情源于对技术"魔力"的感知。

为何理解AI未必导致人们接受它

人工智能已成为隐形助手,悄然塑造着我们的搜索、浏览、购物和工作方式。它起草邮件、筛选内容,并日益指导教育、医疗和工作场所的决策。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将AI融入产品和服务,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问题浮现:为何有些人热情拥抱AI,而其他人却显得犹豫?

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于《营销杂志》的新论文中,我们揭示了一个惊人模式:人们对AI及其工作原理了解越多,就越不可能接受它。这一模式在我们结合两个数据集时显现:一个衡量跨国AI素养(基于Tortoise Media评估的"AI人才"水平),另一个衡量国家层面的AI使用兴趣(来自Ipsos)。平均AI素养较低国家的人们比高素养国家更愿意采用AI。随后,在涉及数千名美国参与者的六项额外研究中——包括本科生和在线样本,这些样本在年龄、性别、种族和地域分布上代表美国——我们一致发现较低的AI素养预示着对AI的更高接受度。

研究发现,对AI的更大兴趣并非因为知识较少者认为AI更有能力或更符合伦理。恰恰相反:AI素养较低者认为AI能力较弱且更存在伦理问题。然而,他们更可能自己使用过AI并希望他人使用。

这一惊人发现如何解释?归根结底在于人们对AI的感知方式。对AI了解较少的人来说,设想AI完成任务感觉神奇且令人敬畏。这种"魔力感"激发热情。但对AI素养较高、了解机制——算法、数据训练、计算模型——的人来说,AI失去了神秘感。就像了解魔术戏法如何工作,这种知识剥离了惊奇感。随之,使用AI的兴趣消退。

当AI处理我们通常视为人类独有的任务时,如写诗、作曲、讲笑话或提供建议,AI使用兴趣的差距更为明显。在这些创意和情感领域,AI素养较低者特别可能将AI视为神奇,并更愿意将控制权交给它。但在基于逻辑的任务如数字运算或数据处理中,AI如何完成任务更明显,魔力消失,这种模式减弱。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逆转。

这些发现挑战了技术采纳的核心假设:更多教育自然会带来更大采纳。实际上,随着AI知识的增长,对AI驱动产品和服务的兴趣可能减弱。

虽然研究聚焦消费者对AI的兴趣和采纳,但了解谁接受AI及原因对广泛商业决策具有影响,包括组织采纳策略、产品设计和营销。以下是如何应用它们。

评估管理者和员工的AI素养

管理者和员工可能受其AI素养水平影响。低AI素养可能使他们在招聘、会计、产品设计和营销等业务职能中更开放使用AI,即使可能不是最优解决方案。相比之下,AI素养较高者可能对AI有更知情、较少情感驱动的看法,导致更谨慎甚至不感兴趣——并非因为他们认为AI更差,而是因为它感觉不够新颖或变革性。

通过了解自身和团队的AI素养,管理者能更好校准AI采纳方法,避免过度热情和利用不足。因此我们推出了免费工具,帮助领导者在影响关键商业决策如战略、人员配置或客户信任前评估AI素养并发现盲点。(通过工具收集的数据严格用于学术研究目的且完全匿名。)

勿假定技术最精通的用户是最接受的

如果您正在构建或营销AI驱动工具,我们的发现应让您暂停。它们表明目标市场中最技术精湛的人,如拥有AI相关学位者,可能不是最接受的。特别是在创意或辅导等领域,目标客户中最不懂AI者可能是最热情采纳者。

根据受众素养水平定制营销

为有效定制消息,公司需首先评估受众的AI素养。可通过调查、客户访谈或行为代理(如访问的技术论坛、先前产品使用模式)完成。我们等工具也能帮助快速衡量AI素养并提供细分指导。

某些AI使用案例自然更适合懂AI的消费者——如软件工程师使用GitHub Copilot或Cursor等生成式AI模型编写更好代码,或使用Google Vertex AI帮助构建AI代理。如果目标客户懂AI,不要依赖"惊叹"因素增加采纳。相反,突出其能力、性能或伦理。相比之下,如果AI产品的目标受众是普通消费者,且价值主张包括产生敬畏,不要通过提供大量详细技术解释来去神秘化。

设计产品时考虑不同素养水平

您可能假设用户对技术有扎实理解并能驾驭复杂UX设计,或客户在使用AI时想要最大自主权。但许多用户只想要简单性、清晰度和指导。有效的入门和直观UX是关键。例如,ChatGPT的成功与其后端关系较小,更多与日常用户感觉多易访问有关。

透明和诚实

不要将我们的发现解释为呼吁让消费者不知情。可持续和负责任地使用AI需要告知消费者当AI用于支持或替代人类判断时涉及的权衡,特别是在招聘、医疗或教育等高风险领域。这包括了解AI系统可能反映或放大现有偏见,其输出由训练数据塑造,且"自动化"不意味着无误或中立。过度依赖对AI的直观印象可能导致误用、错置信任和伦理失误。企业应确保消费者了解任何可能影响其福祉的因素。

虽然魔力感能激发初始热情,但如果AI未真正惠及所服务的消费者,它可能适得其反。当AI被营销为神奇但未提供真实益处时,用户会感到失望或被操纵。这将导致信任丧失。

底线

AI正在重塑我们学习、工作和决策的方式。但我们与它的关系不仅由它能做什么驱动,也由我们对它的看法驱动。作为一种新工具,了解不同人群——消费者、员工和管理者——如何感知AI以及这在各群体间如何差异,可能是我们能采取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