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的API漏洞:超越传统威胁的新挑战

本文探讨AI技术如何催生新型API安全威胁,包括自动化攻击、业务逻辑漏洞和认证机制缺陷,并提出实时检测、增强认证控制和API清单管理等防护策略,帮助企业应对自适应攻击挑战。

AI:API风险的催化剂

AI已深刻影响各行业,API安全领域亦不例外。传统API防御主要针对已知威胁,但随着AI普及,自动化攻击、AI生成的漏洞利用和业务逻辑滥用使问题复杂化。安全团队不仅需修补已知缺陷,还需应对与目标技术同步进化的智能自适应攻击。

根据Wallarm《2025年API威胁统计报告》,2024年AI相关CVE数量激增,其中98.9%直接关联API。AI应用依赖API实现通信、自动化和数据交换,这种依赖性为攻击者创造了新机会。

常见弱点包括:

  • 弱认证机制:89%的AI驱动API仍使用静态密钥,极易被滥用。
  • 外部可访问端点:57%的API公开暴露且缺乏控制。
  • 新漏洞类别:因AI依赖二进制API和硬件级处理,内存损坏问题在API讨论中日益凸显。

AI安全即API安全

AI驱动的API攻击:自适应威胁时代

AI不仅是攻击面,更是威胁助推器。自动化绕过技术(尤其是利用逻辑漏洞的技术)对API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使攻击者能规避检测机制。攻击流程如下:

  1. 自动化分析API行为
    攻击者利用AI分析API交互,理解底层业务流程。AI系统监控API响应并学习模式,识别业务逻辑中的可利用弱点。

  2. 逆向工程业务逻辑
    AI工具逆向推导应用业务逻辑,确定数据处理和规则执行方式,从而定位逻辑滥用点。

  3. 识别逻辑漏洞
    攻击者据此发现特定逻辑漏洞,例如:

    • Broken Object Level Authorization (BOLA):API未能验证每次对象调用的权限,攻击者可操纵API调用中的对象标识符获取未授权数据或功能。
    • Broken Function Level Authorization (BFLA):用户可访问未授权功能。例如,若API管理端点缺乏授权检查,普通用户可能执行管理操作。
  4. 利用机器人自动化攻击
    攻击者使用机器人自动化利用过程。这些机器人实时调整策略,修改API请求以绕过安全控制并操纵应用行为。

此类攻击难以检测的原因有二:

  • 机器人的自适应性可规避传统基于签名的检测机制。
  • AI驱动攻击能模拟正常人类行为,缺乏上下文时难以与合法活动区分。

构建针对AI驱动攻击的韧性

组织可通过以下四种最佳实践防护自身:

采用实时检测与响应

传统安全措施难以应对超高速、超复杂的AI驱动API攻击。Wallarm的API安全平台利用基于AI的行为异常检测,实时识别并阻止恶意API活动,检测自动化行为并减轻攻击损害。通过持续收集和分析数据,平台能获取适应新兴威胁所需的上下文。

增强认证与授权控制

强认证和授权是API安全的核心。Wallarm平台虽不直接提供认证授权功能,但通过识别可能缺失认证的恶意API、确保端点受管,以及发现允许攻击者绕过安全控制的认证授权漏洞,为这些能力提供支持。

清点并监控所有API(尤其是影子API)

未受管API(如影子或僵尸API)极易受AI驱动攻击影响。Wallarm的API发现工具提供组织API环境的全面可见性,自动识别所有API(包括未文档化和已弃用的端点)。

安排演示

Wallarm的API安全平台是阻止API攻击和AI驱动应用的最快、最简单且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提供完整的API清单、基于AI/ML的滥用检测专利技术、实时阻断和API SOC即服务。如需了解更多保护组织API的方法,请立即安排演示。


作者:Tim Erlin(Wallarm产品副总裁,拥有20余年网络安全行业经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