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ctify与Rapid7应用安全平台深度对比

本文深入对比了Detectify和Rapid7两款应用安全测试平台,从攻击面发现、漏洞评估到实际工作流效率三个核心维度进行分析,帮助安全团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安全解决方案。

产品对比:Detectify vs. Rapid7

对于应用安全负责人和工程师来说,在Rapid7和Detectify之间的选择是两种根本不同理念的决策:一个是广泛、以安全运营中心为中心的平台,另一个是专为实践者设计的工具。Rapid7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将应用缺陷与整体基础设施风险相关联,而Detectify则专门为外部应用安全工作流而设计。本分析通过应用安全团队关注的三个核心用例对两个平台进行比较:它们的可见性和攻击面发现方法、评估引擎的技术方法和有效性,以及在现代快速修复流程中的实际可用性。

Detectify vs. Rapid7:快速比较

我们主要基于与潜在客户和过去Rapid7用户的对话反馈构建此比较,这些用户决定评估Detectify作为替代方案,同时也基于以下来源:

  • Rapid7官方网站和资源
  • Rapid7文档
  • Rapid7公开可访问的演示

Rapid7

优点

  • 将Web应用漏洞与底层基础设施风险和主动威胁数据相关联
  • 提供对企业未知Web应用和开放端口的广泛发现

缺点

  • 缺乏针对新发现应用的自动化"发现到扫描"工作流
  • DAST引擎未针对现代应用优化,可能产生大量误报噪音
  • 需要用户购买多个产品才能获得期望结果

Detectify

优点

  • 基于有效载荷的测试提供高置信度、可被利用的发现,最小化分类时间
  • 新颖漏洞来源 - 从其私人社区的精英道德黑客中获取新颖的非CVE漏洞

缺点

  • 无法扫描非公开的内部应用,因为它缺乏本地或代理解决方案
  • 编写新的应用特定扫描逻辑不是工程师的自助功能

深度比较:可见性和上下文

对于应用安全团队来说,主要的可见性挑战不是缺乏数据,而是有太多不相关的数据。核心用例是发现外部攻击面 - 具体来说,找到所有面向互联网的Web应用、子域和API,包括在组织内部部署时缺乏可见性的"影子IT"。挑战在于获得这些Web资产的完整且可操作的清单。没有这个,应用安全团队甚至无法开始评估风险,因为它们最大的漏洞是未知的应用,从未被扫描过。

Rapid7的可见性方法以平台为中心,由其Surface Command(EASM)和InsightVM等产品组合驱动。您提供已知域,其互联网范围扫描引擎(Project Sonar)构建关联子域、IP和开放端口的映射。然后,Rapid7将此外部发现数据与来自InsightVM的内部漏洞数据(例如,“此外部Web应用在未打补丁的服务器上运行”)和来自InsightIDR的主动威胁数据(例如,“我们的SIEM看到针对此资产的探测”)相关联。这很全面,但如果您的团队没有带宽来接收、管理并对此数据采取行动,则对精简的应用安全团队构成挑战。

Detectify的方法专为应用安全用例而构建。其外部攻击面发现也从"由外向内"的角度工作,但其重点完全在应用层。它提供的上下文不是关于内部服务器状态,而是关于应用的技术栈。Detectify自动发现并基于Web技术对资产进行分类(例如,“这是一个WordPress站点”,“这是一个Java Web服务器”)。然后,此应用安全特定上下文被用于明确为团队可能错过且是潜在攻击目标的新发现Web应用提供"扫描建议"。

相比之下,Rapid7的方法旨在为安全运营中心提供所有风险的统一视图,将基础设施、云和应用漏洞与主动威胁相结合。对于应用安全团队来说,这很强大但可能嘈杂,将应用层缺陷与操作系统级修补问题混合在一起。Detectify的方法更精确,旨在过滤噪音并为应用安全团队提供外部Web应用和API的清晰清单,按技术分类并告知您应该扫描什么。

深度比较:评估

一旦发现应用,核心应用安全用例是测试其漏洞。应用安全团队的主要挑战不仅仅是找到漏洞,还要消除噪音。团队被高容量、低影响的发现和传统扫描器的完全误报所淹没。这些传统的DAST工具通常无法爬取和测试现代应用和复杂API,造成关键的错误安全感,应用安全团队认为资产已被"扫描"和"安全",但实际上并未得到有效测试。

Rapid7的评估方法由其DAST产品InsightAppSec驱动。此工具集成到更广泛的"Command Platform"中,并作为黑盒扫描器,爬取运行中的应用并发动攻击以发现如XSS和SQL注入等缺陷。其主要优先级优势来自此集成:InsightAppSec发现的漏洞通过来自InsightVM的基础设施数据和来自AttackerKB的威胁情报得到丰富。这创建了统一的"主动风险"评分,帮助应用安全工程师基于运行漏洞的底层资产的整体风险来优先处理Web漏洞。其API测试功能类似,通常需要用户上传规范文件(如OpenAPI)来指导DAST扫描器。

Detectify的评估理念围绕可利用性和实践者聚焦的结果构建。其主要区别在于所有测试都基于有效载荷,旨在提供可利用性的证明。此方法旨在大幅减少应用安全工程师负担的误报率和验证开销。Detectify的漏洞测试来自其Detectify Crowdsource平台,这是一个私人社区的精英道德黑客,他们提交真实世界、前沿的漏洞利用。Detectify还利用其内部安全研究团队和Alfred,一个AI代理,找到相关CVE并为其构建测试,由同一内部研究团队审查。这在复杂领域(如子域接管)提供深入、专业的覆盖。对于API测试,该平台提供动态的现代扫描器,具有"创新的有效载荷轮换能力",将其定位为专用解决方案,而不是传统Web扫描器的扩展。

相比之下,两个平台以不同方式解决评估挑战。Rapid7适合SOC驱动或"自上而下"的安全程序,需要将应用缺陷与资产的总风险状况相关联。它回答的问题是:“我的哪个应用在风险最高的服务器上?“Detectify专为"自下而上”、以实践者为中心的应用安全团队构建。它忽略基础设施上下文,而是专注于提供高置信度、低噪音、可利用的发现,来源自主动研究。它回答的问题是:“我的哪个应用具有最可利用的漏洞?”

深度比较:可用性

对于应用安全团队来说,“可用性"不仅仅是干净的UI,它是效率的衡量标准。主要的可用性挑战是发现和修复之间的高摩擦工作流。这包括消耗工程师时间的高误报率、为现代单页应用和API配置认证扫描,以及甚至决定扫描什么所需的手动努力。一个可用的工具减少此"分类时间”,并以最小手动干预呈现高置信度、可操作的发现。

Rapid7的可用性以其集成的Command Platform为中心。对于经理来说,可用性很高,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单一、直观的界面来在一个地方查看所有风险(基础设施、云、应用)。然而,对于应用安全实践者来说,此可用性在工作流级别上崩溃。存在显著的手动差距 - Surface Command发现新的Web应用,但工程师必须手动将其加入InsightAppSec,配置扫描范围,并且最痛苦的是"教导"扫描器进行认证,这对现代应用来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挑战。用户报告还表明InsightAppSec难以有效扫描这些现代JavaScript重的应用,导致配置摩擦和错误的安全感。

相比之下,Detectify的可用性专为应用安全实践者的工作流设计。它设置和管理简单,但其核心是其信噪比。其基于有效载荷的测试模型,来源自Detectify Crowdsource社区、内部安全研究团队和Alfred(AI代理),旨在提供可利用、高置信度的发现,大幅减少工程师花费在验证发现上的时间。该平台的"扫描建议"功能试图通过主动识别哪些新发现的资产应优先测试来自动化应用安全工程师的分类过程,弥合其他平台中看到的手动差距。此重点延伸到其API测试,被描述为具有创新有效载荷轮换的现代工具,表明它是一个专为构建、可用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传统功能。

相比之下,Rapid7的可用性为SOC和CISO设计,提供统一的管理仪表板,为应用安全实践者创造显著的手动工作。Detectify的可用性专为应用安全团队构建。它牺牲了全合一的基础设施视图,以支持低摩擦工作流,优先考虑高置信度、可利用的发现,旨在让工程师从发现到验证的高优先级票证尽可能快。

结论:我应该选择哪个产品?

最终,您在Rapid7和Detectify之间的选择是一个战略决策,取决于您应用安全团队的主要职责和最大的运营瓶颈。如果您的团队角色是将应用数据输入更大、SOC驱动的漏洞管理程序,并将Web缺陷与整体基础设施风险相关联,Rapid7的统一平台就是为此目的构建的。然而,如果您的团队是实践者在循环中,您的主要挑战是日常的分类磨砺、误报的噪音以及对未知"影子IT"的恐惧,Detectify是专为构建的解决方案。它旨在解决应用安全特定用例:提供高置信度、低噪音的可利用发现流,来源自精英黑客,让您的团队专注于修复,而不仅仅是报告。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