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流量与加密:A5/1流密码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GSM网络中的A5/1流密码加密机制,涵盖移动站认证流程、密钥生成原理及安全漏洞分析,揭示2G网络现存的安全风险与隐私隐患。

术语表

移动设备相关

  • MS:移动站(手机)
  • SIM:用户身份模块(SIM卡)
  • 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用户ID)
  • TMSI:临时IMSI(通过混淆ISMI保护隐私)
  • Ki:128位唯一用户密钥(与IMSI配对)

基站相关

  • BTS:基站收发台(含无线电信号收发设备、天线及加密/解密装置)
  • BSC:基站控制器(管理无线信道分配、手机测量及基站间切换)

核心网相关

  • NSS:网络子系统(通过BSC/BTC路由呼叫)
  • MSC:移动交换中心
  • VLR:访问位置寄存器(漫游用户数据库)
  •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永久用户主数据库)
  • AuC:鉴权中心

关键变量

  • RAND:128位随机数(由AuC发送至MS用于鉴权)
  • SRES:鉴权响应(通过RAND+Ki+A3算法生成)
  • KC:加密密钥(通过RAND+Ki+A8算法生成)

加密流程

  1. 网络接入请求
    MS通过BSC/BTS向NSS发送IMSI,MSC将IMSI转发至HLR进行验证。

  2. 鉴权过程

    • AuC生成RAND,通过A3算法生成SRES
    • RAND发送至MS,MS使用SIM卡内A3算法生成SRES响应
    • AuC比对双方SRES完成鉴权
  3. 密钥生成
    鉴权成功后,A8算法利用RAND+Ki生成KC加密密钥

  4. 数据加密
    A5/1流密码算法(内置于手机硬件)使用KC实时加密/解密数据

安全机制

  • TMSI隐私保护
    首次入网时AuC分配TMSI替代IMSI,每次位置更新生成新TMSI
  • 算法分布
    A3/A8算法与Ki存储在SIM卡,A5/1算法固化在手机硬件

现存风险

  • A5/1算法存在已知漏洞
  • 部分GSM网络未启用加密(短信明文传输)
  • 潜在威胁:中间人攻击、网络入侵导致短信/GPS数据泄露

法律声明:研究手机流量时需使用法拉第袋屏蔽信号,避免非法拦截受监管频段数据。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