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2025数据泄露成本报告:API与AI安全的关键启示

本文基于IBM 2025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深入分析AI系统安全与API安全的紧密关联。报告显示97%的AI相关泄露存在API访问控制缺陷,影子AI使泄露成本增加67万美元,并揭示自动化安全防护可降低190万美元损失的关键发现。

IBM 2025数据泄露成本报告:API与AI安全的关键启示

IBM《2025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清晰展现了AI应用如何重塑安全格局。虽然涉及AI模型或应用的泄露事件仅占13%,但报告揭示了一个严峻模式:API和集成点往往成为实际攻击入口,且普遍存在安全防护不足的问题。

薄弱API访问控制成AI系统最大漏洞

在AI相关泄露事件中,97%存在访问控制缺陷。最常见的攻击向量是通过AI供应链(受感染的应用程序、API或插件),导致60%的数据泄露和31%的业务中断。

这与Wallarm《2025威胁统计报告》的发现高度吻合:

  • 追踪的AI相关漏洞中98.9%与API相关
  • 89%使用静态密钥等薄弱认证方式

暴露的API可能成为入侵AI环境的最短路径。若访问控制薄弱,攻击者无需直接针对AI模型,即可通过数据输入或输出接口实现入侵。缺乏充分测试和监控的API部署会形成严重安全缺口。

治理缺失导致AI部署处于无保护状态

63%的遭入侵企业没有AI治理政策或仍在制定中。即便已有政策的企业,仅不到半数具备AI部署审批流程,61%缺乏AI治理技术。

治理机制能准确追踪AI系统涉及的API、集成点和数据集,而缺乏治理的企业往往在无安全基线、威胁模型或生命周期管理计划的情况下部署AI。AI与API治理应紧密结合,每个AI部署上线前都需完成API清单审查流程。

影子AI显著推高泄露成本

20%的企业因未经验证部署的AI模型(影子AI)遭遇泄露,平均损失增加67万美元,客户数据泄露比例达65%(对比正常部署的53%)。影子AI常涉及无文档记录、未经测试的API,这些接口可从互联网访问且缺乏认证监控。

供应链攻击解决周期长达267天

30%的AI泄露源于供应链漏洞(常通过第三方API),从识别到控制平均需要267天。AI系统依赖外部API获取训练数据或业务集成,合作伙伴API一旦受损将传导风险,且检测修复过程漫长。

自动化技术可降低190万美元损失

尽管平均泄露处理周期仍达241天,但广泛使用AI和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处理时间缩短80天,平均节省190万美元成本。自动化API发现、持续流量监控和实时拦截已成为必要防护手段。

安全团队五大关键措施

  1. 实施强API访问控制(几乎全部API相关泄露都存在控制缺陷)
  2. 部署前建立治理框架(上线前审查AI系统及API安全性)
  3. 识别并保护所有资产(维护准确清单以应对影子AI/API)
  4. 评估第三方集成(将API安全测试纳入供应链风险管理)
  5. 自动化监控响应(通过持续监控和自动拦截缩短泄露处置时间)

核心结论:AI安全本质是API安全。当前AI相关泄露数量虽少,但若安全团队不立即行动,形势将急剧恶化。通过集成化平台可同步实施上述防护措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