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26展现苹果重营销轻实质的“天赋”
作为使用苹果设备超过十年的用户,我逐渐意识到苹果已今非昔比。曾经无缝流畅的软件正在失去魅力,连可靠性这个最后的说服力也荡然无存。如今苹果似乎不断试探用户底线,只为让他们因几乎完全人为的理由购买最新iPhone。本该标配的功能被推迟数年,该修复的漏洞依然存在。
迟来多年的基础功能修复
iOS 26包含大量“隐藏”功能,但细想之下这些根本不是隐藏功能,而是苹果早该在多年前添加的基础工具。部分新增功能迟到令人发笑:你终于可以不再大费周章地更改iPhone铃声——在2025年打出这句话都显得荒谬;闹钟也终于可以调整贪睡时间,不再受制于苹果的通用设置;充电时间预估是另一个例证——安卓手机多年前就已显示完整充电时长,而iOS 26却将其视为新便利。这种模式并不新鲜,去年苹果才允许自由移动应用图标,几年前才“突破性”地推出了……小组件。
“一切刚好工作”的承诺已死
问题比功能延迟更严重。苹果软件曾恪守“一切刚好工作”的承诺,但这种理念已成过往。过去几年iOS越来越容易出现故障,甚至简单如旋转手机至竖屏模式都会导致界面完全崩溃。升级到iOS 26后,我遇到一个漏洞:除非至少在一台设备上关闭蓝牙,否则无法将iPad连接到iPhone的个人热点。这很可能与iCloud相关,因为只要在任何设备上退出登录,功能就恢复正常。这根本不是生态系统该有的表现。如果“围墙花园”也彻底失效,我们为何还要选择苹果?
存储管理是另一个持续噩梦。有次Apple Maps随机占用了我的iPhone 30GB空间,由于iOS仍不允许像安卓那样清除应用数据,我别无选择只能完全重置手机。这并非孤立事件,苹果官方支持页面上存在大量关于同一漏洞的讨论,可追溯到多年前,而苹果完全没有修复。但嘿,你总能购买更多iCloud存储空间,对吧?
然而苹果深知如何留住用户。它不修复这些结构缺陷,反而用光鲜改动分散注意力,比如液态玻璃设计或基础功能调整,将它们包装成重大创新。
苹果决定手机能做什么
在忙于推出这些所谓新功能的同时,苹果还需要理由说服你购买更新款iPhone。有什么比将明显属于软件的功能进行硬件锁定更好的方法呢?这种伎俩已是苹果多年来的惯用策略,且代代恶化。以iPhone 17系列为例,苹果自豪地宣传现在可以同时使用前后摄像头录制视频,这基本上是BeReal的视频版本。问题在于旧款iPhone无法获得此功能。这完全不存在硬件限制,旧设备完全有能力实现。第三方应用多年来一直允许用户这样做,但苹果决定只有最新手机才配享有。
类似论点也适用于Apple Intelligence。设备端模型需要更多内存和处理能力完全合理,但部分功能仍依赖云端,本可在旧款iPhone上正常运行。然而除非你拥有iPhone 15 Pro或更新机型,否则无法通过Siri使用ChatGPT。Siri在Apple Intelligence加持下本来就很糟糕,而你却毫无理由地获得更差版本。
结语
我对这些策略感到厌倦,已将安卓设为主力机,将iPhone降为备用设备。我仍使用Mac作为主力电脑,但如果这种趋势持续,我不确定还能坚持多久。我真心希望苹果能暂停一年,专注于可靠性和性能更新,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功能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