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多样性量化综述:动机、对象、场景与方法
摘要背景
近年来,多样性概念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获得越来越多关注。这源于多重动机:促进包容性、逼近人类语言行为以及提升系统性能。然而,NLP中的多样性研究常采用临时性方法,且与其他已建立理论体系的领域缺乏明确关联。
研究方法
系统检索ACL Anthology过去六年标题含"diversity"或"diverse"的文献,发现多样性量化存在高度专业化且术语不一致的特点。研究提出统一的分类法,从四个维度界定NLP中的多样性度量:为何测量(why)、测量对象(what)、应用场景(where)以及测量方法(how)。
理论框架
采用生态学与经济学领域的统一框架(Stirling, 2007),将多样性度量划分为三个核心维度:
- 多样性(Variety):系统内不同元素的数量
- 平衡性(Balance):元素分布的均匀程度
- 差异性(Disparity):元素间的差异度量
研究价值
通过系统化分析方法揭示领域趋势,推动NLP中多样性概念的规范化建设,增强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可比性,为理解多样性本质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