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Message XSS:像在课堂上传递秘密笔记…但全校都能偷看它们** 📝➡️🔓
大家好,让我们来聊聊网络中最隐蔽的漏洞之一:postMessage XSS。如果你曾经使用过window.postMessage(),就知道它是不同窗口、iframe或标签页之间互相通信的绝佳方式,即使它们来自不同域。这就像为你的浏览器标签页准备的安全通讯应用!
但问题在于: 我们的代码经常表现得像个过度信任的朋友,相信他们听到的每一句流言。😬
“秘密笔记”比喻的失误
假设你的主网站(窗口A)正在等待来自支付iframe(窗口B)的秘密笔记。你们已经约定好了秘密握手(来源)。
一个可信的消息长这样:
|
|
但是当恶意网站(窗口C,由"偷听者Eve"运营)也发送笔记时会发生什么?如果你的网站不够小心,可能就会直接读取并执行它说的任何内容!
|
|
如果你的事件监听器没有检查是谁发送的笔记,它就会愉快地渲染那个恶意HTML并执行脚本。恭喜,你刚刚被XSS攻击了。 🎷🐛
我们常犯的错误:常见嫌疑
我们经常编写有点过于…好客的事件监听器。这是我们在凌晨2点都曾写过的"坏代码":
|
|
这段代码相当于在拥挤的房间里大喊:“你说什么我都照做!” 这可不是个好策略。
如何成为安全保镖 🕶️
我们需要将代码从天真的实习生变成偏执的、有严格访客名单的保镖。以下是检查清单:
验证来源(event.origin):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查看消息之前,先检查递给你笔记的人的身份。
|
|
验证消息内容: 不要仅仅因为数据来自"可信"来源就信任它。如果那个来源本身被攻陷了呢?在使用消息之前,始终验证消息的结构和内容。
|
|
使用event.source加强偏执: 你也可以检查event.source属性,确保它来自你期望的特定窗口。
发送时永远不要使用*作为目标来源: 当你发送消息时,始终指定确切的目标来源,不要使用通配符*。这就像正确填写信封地址,而不是在街上大喊消息。
|
|
结论:信任,但要验证!
postMessage API很强大,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要避免意外制造巨大的安全漏洞。
所以下次你实现它时,问问自己:“我的代码是容易上当的小狗还是经验丰富的保安?” 🐶🆚💂
让我们都承诺编写不那么轻信的代码。你的用户数据会感谢你!
保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