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ck Overflow 新时代:AI驱动的知识服务与社区革新

Stack Overflow宣布全新品牌架构与AI集成战略,推出知识摄取功能、双向MCP服务器及社区活动特性,致力于在AI时代构建可信知识层,支持全球技术开发者成长与企业协作。

Stack Overflow 新时代

2025年7月10日

在WeAreDevelopers大会现场,我们正式公布了Stack Overflow及其社区的未来新愿景与使命。

过去三年间,我们每年都在柏林WeAreDevelopers世界大会的主舞台上发布重大公告,这些时刻均是我们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2023年,我们推出了OverflowAI——面向用户和企业客户的旗舰AI计划;去年,我们揭示了“知识即服务”(Knowledge as a Service)模型的愿景,并强调高质量、可信数据将成为定义互联网新时代的货币。

2025年至今,对我们公司而言是充满重大实验与进化的一年,我们不断探索如何继续为全球技术专家提供服务。年初,我们与社区负责人Philippe Beaudette共同举办了首次实时AMA(“问我任何事”)会议,分享了为用户引入新功能和互动形式的计划,并直接听取了一些社区成员的反馈。秉承同样的精神,今天我们在WeAreDevelopers舞台上公布了新愿景、使命声明,以及针对公共平台用户和企业客户的最新产品更新。我们希望借此机会略微揭开未来发展的面纱,并解释为何Stack Overflow仍然是全球技术爱好者最重要的资源。

开放网络的多次转型

自2008年创立以来,Stack Overflow亲历了无数行业变迁——从2010年代初云计算的兴起,到疫情期间远程工作的普及,再到2022年底开始的生成式AI(GenAI)时代,这一时代不仅定义了科技行业,还改变了社会、沟通和公共生活的面貌。过去六个月,我们始终围绕一个问题推动自身进化:“在AI世界中,Stack Overflow的未来是什么?”如今,在2025年,开发者(尤其是职业生涯初期的开发者)与技术互动和学习编码的方式与2008年我们公共平台创立时已大不相同。技术专家不仅依赖多种资源(如AI聊天机器人、在线视频平台和讨论论坛)来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和提升技能,“开发者”的定义本身也扩大了。基于这些现实,我们正前瞻性地思考如何继续服务全球的技术专家。

AI时代的重要可信来源

今天在舞台上,我们抢先透露了第十五届年度开发者调查的一些发现。这项旗舰调查就所有对编码者重要的主题征询了社区意见,完整报告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布。我们询问了用户对AI的看法和使用情况,并发现了一个显著趋势:连续第三年,开发者在工作流程中使用AI工具的比例持续逐年上升,8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他们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或计划使用AI工具,高于2024年的76%。然而,对AI工具缺乏信任的情况也在加剧,46%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AI的输出,较去年的26%大幅上升。

随着AI的使用变得无处不在,且“AI垃圾内容”迅速取代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内容,这一信任缺口正是Stack Overflow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我们更新的愿景和目标是成为全球技术专家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在AI时代提供可信的人类智能层,我们相信可以通过培育社区、赋能学习和解锁增长这一使命来服务技术专家。

我们的下一篇章

Stack Overflow多年来的历程从未简单或易于定义。我们最初以技术专家问答平台而闻名,但在2010年,我们扩展到包括B2C产品,如更大的Stack Exchange网络和Careers产品,以帮助开发者找到下一份工作;随后在2018年进入企业领域,推出Stack Overflow for Teams,这是我们公共产品的内部版本,旨在帮助团队协作。如今,在2023年后的AI时代,我们进入了下一阶段,并最近推出了知识解决方案(Knowledge Solutions)产品,供OpenAI、Google Cloud和Moveworks等合作伙伴使用,利用我们可信且准确的数据语料库为其AI解决方案提供动力。随着这一进化和变化速度未见放缓,我们意识到需要对品牌架构进行彻底简化。我们的公共平台,包括Stack Exchange网络,现在将简称为Stack Overflow,而Stack Overflow Business将包括我们的广告业务、Stack Internal(原Stack Overflow for Teams)和Stack Data Licensing(原知识解决方案)。

除了进化品牌架构,我们还在积极实验和扩展公共平台除问答之外的互动模式,以反映我们的新使命:在AI世界中以清晰、速度和人性化支持所有未来的构建者。这关乎以反映我们今天是谁和明天去向何方的方式呈现自己。

社区、学习和增长的基石

我们激活“培育社区”这一使命部分的方式之一是引入诸如社区活动(Community Activity)等功能,并重新启用和刷新较旧且使用较少的功能,如聊天(Chat)。社区活动是我们正在实验的一项新功能,显示在线活跃用户以及过去24小时内提问的用户数量。您可以将其视为社区的心跳,提供社区活跃度和参与度的实时视图。随着我们继续实验,您将看到社区活动扩展到网站的更多区域,并提供更多参与社区的方式。

聊天是开发者以比传统问答格式更随意的方式解决问题和社交的实时对话空间。聊天功能在我们的网站上已有多年历史,但我们已使其对更多人更易访问,并将其置于前台和中心位置。

随着我们扩展网站以支持全球技术专家的职业成长和持续教育,我们希望让导航到您需要去的任何地方变得容易,并为访问我们网站的人赋能学习。我们中的许多人开始使用AI工具寻找答案,但一旦得到答案,往往缺乏对这些答案可信度的确定性,或者您收到的答案可能不完整或缺乏适当的上下文。Stackoverflow.ai是一种支持这种发现并在过程中学习的新方式。这种由AI驱动的搜索和发现工具提供熟悉的自然语言体验,但它丰富了与来自Stack Overflow和Stack Exchange网络的可信且经过人工验证知识的清晰连接。您可以提问、验证AI答案并通过相关内容深入技术主题,或选择方便的路径与社区联系——所有这些都提供逐步指导。

我们最近还在网站上推出了编码挑战(Coding Challenges)!这些新挑战代表了一种新的有趣方式,让开发者通过解决引人入胜的谜题来提升水平,并为您的技能和创造力赢得认可。这是一个有益的方式,在一个庆祝多样和独特方法的空间中与Stack Overflow社区一起练习和扩展您的知识。

随着AI变得越来越普及,AI系统的效能将越来越依赖于可验证和准确知识的访问。这也将扩展到工作机会,因为人们寻求关于令人兴奋的职业前景的指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旨在为那些来到Stack Overflow或使用我们产品的人解锁增长。

这就是Stack Internal(目前为Stack Overflow for Teams)——企业的私有Stack Overflow——发挥作用的地方。今天,我们为Stack Internal引入了三项新功能,使其成为组织内AI工具和解决方案的重要知识智能层。

首先是知识摄取(Knowledge Ingestion)。目前与几家大型企业合作伙伴进行试点,知识摄取将来自SharePoint、Confluence、Google Drive等工具的高价值内容转换为Stack Internal实例中的结构化、可信知识。它旨在消除信息孤岛、加速入职和扩展机构智慧。

随着开发者在企业内通过各种工具交换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希望使来自Stack Internal的人工验证和可信知识在他们工作的任何地方都可用。我们最近推出了许多新连接器(Connectors)来支持这一点,包括用于Microsoft Graph的Stack Overflow连接器,它将可信的Stack Internal内容索引并呈现在Microsoft 365生态系统中。此外,我们与Backstage.io的全新集成允许用户直接在其门户中提问,访问带有可搜索标签和用户的专用Stack Overflow页面,并获得与Stack Internal平台一致的搜索结果。我们与Moveworks的集成将可安装的Stack Overflow代理带到Moveworks的AI代理市场,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与他们的Stack Internal实例交互。

最后,我们分享了一个双向MCP(模型上下文协议)服务器即将到来。MCP是构建在Stack Internal API之上的层,使LLM和AI代理能够更高效地连接数据源并与客户的Stack Internal数据交互。请继续关注有关此功能和知识摄取的更多更新!

重新调整的身份和愿景

随着我们的产品和平台多年来不断演变,我们的受众也随之增长。然而,这种扩展导致我们的品牌变得 stretched,侵蚀了其清晰的身份和一致性。过去几个月,我们一直在内部努力探索刷新的视觉身份可能是什么样子。今天在舞台上,我们分享了一些我们一直在考虑的方向的预览。此外,本着保持社区为我们中心的精神,我们也邀请您——我们的全球用户社区——参与权衡!探索选项并立即投票。

在Stack Overflow,我们相信我们在转变关于归属重要性的对话中扮演先锋角色,以服务于更大的知识社区和可信数据来源,确保可持续技术进步的 future。通过结合质量数据和人类经验来创建可持续、重要的社区,我们可以共同构建Stack Overflow和互联网的未来,推动所有人的创新和增长。

作者
Prashanth Chandrasekar
CEO, Stack Overflow

员工
Jody Bailey
首席产品与技术官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