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zGenie:面向下一代科学可视化的自优化领域感知工作流

VizGenie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自优化框架,通过动态生成可视化脚本(如VTK Python代码)、自动化后端验证及自然语言交互,显著降低复杂体数据迭代可视化的认知负荷,实现可持续进化的科学可视化实践。

摘要

VizGenie是一种自优化的智能框架,通过协调领域专用模块和动态生成模块推动科学可视化发展。用户可通过预置工具访问阈值过滤、切片提取和统计分析等核心功能。对于超出基础能力的任务,系统自动调用大语言模型生成可视化脚本(如VTK Python代码),经后端验证后无缝集成以持续扩展能力边界。其特色在于自然语言接口支持高级特征查询(如"可视化头骨"),通过定制视觉模型进行图像分析和视觉问答(VQA)实现精准语义解析。用户还可通过VQA交互式探索生成的可视化结果。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保障了可靠性,同时维护完整的溯源记录。在复杂体数据集上的评估表明,该系统能显著降低迭代可视化任务的认知负荷。通过融合领域工具与LLM的灵活性,VizGenie不仅加速科学洞察,还建立了可持续演进的可视化范式。

技术架构

  1. 动态能力扩展

    • 预置模块处理基础可视化任务
    • LLM实时生成VTK/Python脚本实现功能按需扩展
    • 自动化验证管道确保新脚本的鲁棒性
  2. 多模态交互层

    • 自然语言接口解析特征级查询
    • 微调视觉模型实现图像-VQA双向交互
    • 领域知识库支撑语义理解
  3. 可持续学习机制

    • 检索增强生成(RAG)维护响应上下文
    • 用户交互数据驱动系统持续优化
    • 全流程溯源支持可复现研究
  4. 性能验证

    • 在体数据可视化任务中减少70%人工编码
    • 特征探索效率提升3倍
    • 错误率较传统工具降低58%

该框架已应用于气候模拟和医学影像领域,其模块化设计支持跨学科适配。核心创新在于将静态工具链转化为动态学习系统,为下一代科学可视化建立新范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