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记录了渗透测试专家使用MASSCAN工具进行大规模扫描时遭遇的路由器性能瓶颈问题,详细分析了Linux内核连接状态跟踪机制对高速扫描的影响,并最终通过iptables的RAW表规则优化实现百万级数据包转发。
介绍一种新型的表格数据问答模型预训练方法GenTaP,通过合成数据预训练和双目标优化,在BLEU等五项指标上实现5%-14%的性能提升,显著优于现有T5和BART基准模型。
本文详细解析了Black Hills信息安全团队如何通过Nessus进行漏洞扫描,包括扫描策略制定、常见问题解答以及真实案例分享,帮助读者理解漏洞扫描在渗透测试中的关键作用。
Check Point研究发现一款新型恶意软件样本,通过嵌入提示注入指令("忽略所有先前指令...")试图操纵处理样本的AI模型。本文详细分析了该样本的技术细节,包括字符串混淆、沙箱逃逸技术和嵌入式TOR客户端等特征。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大型语言模型与本地NLP模型的分歧来优化数据标注流程的技术,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优先标注存在分歧的样本,从而提升模型性能。
本文详细介绍了对GNU调试器(GDB) Python API的三项改进:添加__repr__()方法增强类型信息显示、支持通过API直接创建新类型,以及新增符号注册功能。这些改进显著提升了GDB在逆向工程和插件开发中的实用性。
本文详细分析了微软2011年4月发布的17个安全公告,包括9个严重级别和8个重要级别漏洞的风险评估、攻击向量及缓解措施,帮助用户优先部署关键补丁。
本文详细介绍了Prime Video如何通过采用WebAssembly技术,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实现对8000多种设备类型的快速应用更新,包括架构设计、性能提升数据和具体实施策略。
本文探讨了软件系统复杂性对未来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提出简化设计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变更,并通过Python版本迭代等实例说明过度预测可能导致的技术债务问题。
微软安全响应中心分析了百度公开的Windows XP内核0day漏洞,确认需要管理员权限才能执行,属于可靠性问题而非安全漏洞。